井疽
井疽
病名。發于胸部鳩尾穴、中庭穴部位之癰疽。出《靈樞·癰疽》,又名井泉疽、胸發、穿心冷瘺、慢心銳毒、心漏、穿心毒、穿心疔。鳩尾穴位于劍突下半寸,中庭穴在膻中穴(兩乳間陷中)下一點六寸處。膻中與鳩尾間為胸腹中線一陷凹區,故名發于此之疽為井疽,或井泉疽。由于該處傳統名曰心口,故又有穿心、心漏之命名。該疽之發,多由心經火毒蘊郁而成。初起若粟若豆粒,逐漸出現腫脹疼痛,其色紅腫而形高突凸者多系陽證之表現,甚則可見心煩肌熱,唇干舌躁,喝思冷飲等陽毒之證,治宜清熱解毒,治宜參見外癰、疔瘡等病。若初起如豆粒而皮膚色不變者,積久日漸腫大,黑陷平塌,則多系冷氣攻心而發,久則穿潰出膿,質稀難愈易成瘺證,患者漸覺倦怠而食少納差,甚則精神恍惚,乃毒邪積久終犯心腎之證。治宜溫補托毒益腎陽為主。參見無頭疽、瘺、潰瘍等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