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瘡
肥瘡
病名。頭部癬瘡之一種,嬰兒濕疹亦名肥瘡。俗稱禿瘡。肥瘡,《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凡熱瘡起,便生白膿黃爛,瘡起即淺,但出黃汁,名肥瘡!倍嘁蚱⑽笣駸崽N蒸,上攻頭面所致,或因傳染所發,初起但見頭皮發根有丘疹,漸成小膿泡,形若粟米,破流黃水,結痂色如硫磺,中央凹陷如碟形,發可貫痂中,黃痂剝脫,可見糜爛瘡面,有特異氣味,或如鼠尿之臭氣,無痛但瘙癢明顯。或因毛囊被破壞,愈后可留有無發疤痕。相當于頭部黃癬。治宜先用蔥湯或槐條煎湯洗去黃痂,再于瘡面外搽風油膏,或雄黃油膏、苦楝膏等。此外,《圣濟總錄》卷一百一十七,有“治口肥瘡方”。又“口吻瘡……世名燕口,又名肥瘡。此由脾胃有熱,隨氣熏發,上攻于口唇,與津液相搏所致!眳⒁娧嗫诏彈l。可見有三種不同疾病均名曰肥瘡,不可不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