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秘結
證名。指大便排出困難或三四天以上不大便者。見《丹溪心法附余·燥門》。簡稱便秘,亦稱大便難、大便不通、大便秘澀。有正虛與邪實之分。《醫學正傳·秘結論》:“腎主五液,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滋潤,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結燥。原其所由,皆房勞過度,飲食失節,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飲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門,以致火盛水虧,津液不生,故傳道失常,漸成結燥之證。是故有風燥,有熱燥,有陽結,有陰結,有氣滯結,又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脫血,津液暴竭,種種不同。”亦須注意外感、內傷之別。《癥因脈治·大便秘結論》:“大便秘結之癥,外感門有表未解,太陽陽明之脾約,有半表半里,少陽陽明之大便難,又有正陽陽明之胃實,大便硬。又有表邪傳里,系在太陰,七八日不大便。又有少陰病,六七日不大便,厥陰下利,譫語有燥屎者。以分應下、急下、大下、可下。又互發未可下、不可下。俟之,蜜導、膽汁導等法。內傷門則有積熱、氣秘、血枯各條之不同。”《醫宗必讀·大便不通》:“癥狀雖殊,總之津液枯干,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則有胃實、胃虛、熱秘、冷秘、風秘、氣秘之分。”“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婦人產后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后血氣未復,皆能秘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誤用硝黃利藥,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便秘有陽結、陰結、實秘、虛秘、氣秘、風秘、痰秘、冷秘、熱秘、三焦秘、幽門秘(幽門不通)、直腸結、脾約之分。詳見各條。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