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證
喘證
證名。簡稱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為臨床主癥,其發病與肺腎關系密切,蓋“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納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見《類證治裁·喘證論治》)。喘證頗多危急病情,須辨證精確,治療及時。大要分為實喘與虛喘兩大類。實喘的基本病理屬于“清濁相干,氣亂于肺。”(見《靈樞·五亂》)如外感六淫,水飲痰濁壅阻于肺,使肺氣失于宣降,此為實喘。稟賦虛弱或元氣虧損,使“肺主氣”的功能明顯削弱,以致腎不納氣,則為虛喘。實喘以祛除病邪為大法,虛喘當補元攝納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證,元氣已損,兼有病邪(痰濁、水飲、氣壅)者,屬于虛實夾雜之證,治宜兼用扶正與祛邪二法,通常在發病時,先以祛邪為主;邪去大半,則以扶正法為主。喘證發作,每兼咳嗽,亦須喘、咳同治。如喘而聲高氣粗,喉中痰鳴,聲如拽鋸者,稱之為哮喘,簡稱為哮。喘證治法,可參見喘條。除藥物治療外,亦可配合針、灸、外治和藥物穴位電離子透入法。至于虛喘、實喘,又可因為病因、證候、體質等不同情況而分為多種證型。詳參有關條目。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