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的食療
中醫稱本病為癤,分為暑癤、螻蛄癤、癤病。(1)暑癤,初起局部皮膚潮紅,次日發生腫痛,根腳很淺,范圍局限,多在3cm左右。暑毒輕者一般無全身癥狀;暑毒重者,可遍體發生,并可出現全身不適、寒熱頭痛、心煩胸悶、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等癥狀。治宜清暑化濕解毒。(2)螻蛄癤,多發生于小兒頭皮上,未破如曲蟮拱頭,破后形似螻蛄串穴。體虛者治宜健脾養陰。(3)癤病,癥見多個癤在一定部位或全身各處反復發作,此愈彼起,日久不愈。治宜祛風清熱利濕。
方1 蒲公英粥
組成:鮮蒲公英90克(干品45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將蒲公英洗凈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人鍋,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癤腫,局部皮膚潮紅,次日腫痛,根腳很淺、舌紅者。
方2 涼拌馬齒莧
組成:馬齒莧500克。
用法:馬齒莧洗凈,放入沸水中燙數分鐘,取出略擠干,切碎,加入香干末、糖、鹽、味精、麻油拌和,分次佐餐服用,也可空腹服。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癤未成膿時,局部潮紅,也可用于夏天預防癤腫。
方3 天然白虎湯
組成:西瓜1只。
用法:西瓜靠皮處用匙刮汁,每天2~3次,每次200毫升。
功效:清熱解暑。
方4 金銀花飲
組成:金銀花15克。
用法:金銀花用開水沖泡待涼后當茶飲,每天5~6次,連服數天。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癤腫中期,局部出現紅腫痛者。
方5 山藥粥
組成:山藥粉9克,大米若干。
用法:山藥粉放人大米內煮粥吃,并加牛肉汁佐餐。
功效:健脾養陰。
主治:螻蛄癤,體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者。
方6 綠豆湯
組成:綠豆100克。
用法:綠豆洗凈,加水looo毫升,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煮爛,分次服用,每日2~3次。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癤腫,局部皮膚紅腫,根淺者。
方7 炒西瓜皮
細成:西瓜1只。
用法:西瓜去紅瓤及外皮,切成條狀,用鹽少許拌勻,1~2小時后用素油炒食或麻油涼拌食之。
功效:清熱解暑。
主治:癤腫,伴見胸悶、氣虛,口干欲飲者,并可預防中暑。
方1 蒲公英粥
組成:鮮蒲公英90克(干品45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將蒲公英洗凈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人鍋,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癤腫,局部皮膚潮紅,次日腫痛,根腳很淺、舌紅者。
方2 涼拌馬齒莧
組成:馬齒莧500克。
用法:馬齒莧洗凈,放入沸水中燙數分鐘,取出略擠干,切碎,加入香干末、糖、鹽、味精、麻油拌和,分次佐餐服用,也可空腹服。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癤未成膿時,局部潮紅,也可用于夏天預防癤腫。
方3 天然白虎湯
組成:西瓜1只。
用法:西瓜靠皮處用匙刮汁,每天2~3次,每次200毫升。
功效:清熱解暑。
方4 金銀花飲
組成:金銀花15克。
用法:金銀花用開水沖泡待涼后當茶飲,每天5~6次,連服數天。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癤腫中期,局部出現紅腫痛者。
方5 山藥粥
組成:山藥粉9克,大米若干。
用法:山藥粉放人大米內煮粥吃,并加牛肉汁佐餐。
功效:健脾養陰。
主治:螻蛄癤,體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者。
方6 綠豆湯
組成:綠豆100克。
用法:綠豆洗凈,加水looo毫升,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煮爛,分次服用,每日2~3次。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癤腫,局部皮膚紅腫,根淺者。
方7 炒西瓜皮
細成:西瓜1只。
用法:西瓜去紅瓤及外皮,切成條狀,用鹽少許拌勻,1~2小時后用素油炒食或麻油涼拌食之。
功效:清熱解暑。
主治:癤腫,伴見胸悶、氣虛,口干欲飲者,并可預防中暑。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