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母說說話是一種孝敬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作者非常懷念他的父親,說父親晚年寂寞,很想和兒女多說說話,可是兒女始終很忙。后來父親去世了,去世前對著聚集在床邊的兒女很興奮地說了許多,兒女伯他累著,勸他不要說了,好好休息。他的最后一句話帶倦意:好吧,不說了,你們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遠休息了。作者不知道他的父親是否帶著遺憾離開入世的。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類文章,都會產生一種自警:一定要多跟父母說說話。但是我也相信他們真的這樣做的時候,又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一種逃避心理——說著說著,忽然就會覺得不煩耐。說話成了任務,就再也找不到快感。本來,是因為心里有東西要宣泄,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別人的好奇心才聽,而面對已經退休的父母,兒女卻覺得說了也沒用,父母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說不定還會跟著瞎煩,所以有事情有情緒也就懶得在他們面前宣泄。所以很多做兒女的,都愿意在物質上盡量滿足父母,說話卻越來越少。
事實上,父母此時尤其需要和兒女說話。他們對兒女親情從來都表現為奉獻,惟有這個時候,想要有所索取,而這種索取的要求又是何等之低?僅僅是想與孩子說說話,但是多半得不到滿足。兒女還以為,父母此時衣食無憂,又不必干活,正可以享福呢!一種下意識的自私妨礙了他們的視力,他們太專注于自己的眼前的生活了。
也許要到父母相隔天涯,彼此聲音完全隔絕的那一天,他們才會懂得:說話的需要暗含生命的意義;也許只有真的到了生死離別,才能使人明白:父母的需求是多么容易滿足,可是一切都已經無法彌補了。只有深深的愧疚和遺憾,讓活著的人長久地尋求著逝者的諒解。朋友們,趁著父母還健在,請多從精神上滿足一下他們吧:作為老人,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說:陪父母說說話也是一種孝敬。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類文章,都會產生一種自警:一定要多跟父母說說話。但是我也相信他們真的這樣做的時候,又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一種逃避心理——說著說著,忽然就會覺得不煩耐。說話成了任務,就再也找不到快感。本來,是因為心里有東西要宣泄,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別人的好奇心才聽,而面對已經退休的父母,兒女卻覺得說了也沒用,父母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說不定還會跟著瞎煩,所以有事情有情緒也就懶得在他們面前宣泄。所以很多做兒女的,都愿意在物質上盡量滿足父母,說話卻越來越少。
事實上,父母此時尤其需要和兒女說話。他們對兒女親情從來都表現為奉獻,惟有這個時候,想要有所索取,而這種索取的要求又是何等之低?僅僅是想與孩子說說話,但是多半得不到滿足。兒女還以為,父母此時衣食無憂,又不必干活,正可以享福呢!一種下意識的自私妨礙了他們的視力,他們太專注于自己的眼前的生活了。
也許要到父母相隔天涯,彼此聲音完全隔絕的那一天,他們才會懂得:說話的需要暗含生命的意義;也許只有真的到了生死離別,才能使人明白:父母的需求是多么容易滿足,可是一切都已經無法彌補了。只有深深的愧疚和遺憾,讓活著的人長久地尋求著逝者的諒解。朋友們,趁著父母還健在,請多從精神上滿足一下他們吧:作為老人,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說:陪父母說說話也是一種孝敬。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