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老年人怎樣自養其神?
神,是我國傳統醫學中被經常使用的概念之一。《內經》中就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記述。意思是說,神的存在標志著人體的昌盛,而神的消失則說明人體的死亡。可見,神與人體的生死盛衰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祖國醫學認為,思慮是神的一種功能,少思則神和,多思則神傷。因此在講到養生時,提倡人們要省思少慮。《養生諺語》說:人之致思發慮,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少,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
彭祖是人們傳說中的老壽星。據說,到了商朝末年,他已經活了767歲,尚未顯出老態。彭祖養生就強調保神,他告誡人們說:積憂不已則魂神傷矣,憤怒不已則魂神散也,喜怒過多,神不歸室;憎愛無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則煩;切切所思,神則敗。彭祖還認為,攝生養神,要靠平時修身養性,人一生一世久遠之期,壽不過三萬日,不能一日無損傷,不能一日無修補。那么,怎樣修補呢?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閉目養神,提倡省思少慮。當然我們說的省思少慮,是指那些與社會、與事業、與個人壽命不利的思、多余的思、無益的思,暫時做不到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等等。
一個人在社會上,不論是工作、社交,還是再婚、建立新家庭,也不論是同志關系、地位、榮譽、級別待遇等等,個人的希望和現實往往是有差距的。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去思考一番,那將勞神費力,損害健康。
克服無益的思考當然是與人的世界觀、信念等有著直接聯系的,但是也有方法和意志的因素。這里重點向老人介紹一個省思少慮的方法,這就是學會遺忘。心理學家指出:記憶的天性就是好遺忘,人的天性就是好為自己的遺忘而發愁。
遺忘是記憶的反面,遺忘和記憶二者缺一不可。記憶是人們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礎,失去記憶,就等于失去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然而,遺忘又是不可缺少的,在某種意義上說,遺忘又可以增強人們的記憶,使人省思少慮,提高工作效率。科學家測定,人所記憶的東西一天后便會忘掉1/4。
一個人如果對所有的事物都不分輕重主次,全部塞滿頭腦,必然造成思維紊亂,耗費精力,所以,若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記憶猶新,未必是件好事,如果能把一些不必要記憶的事遺忘掉,則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它可以使人減少那些多余的思考。
近年來,國外專家研究表明,記憶使腦神經繃緊,遺忘使腦神經放松,這一張一弛維持著人腦的正常思維功能。例如,許多科學家對科研中的每一微小數據和環節都了如指掌,有著驚人的思維能力,但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卻十分容易遺忘,甚至把墨汁錯當咖啡喝掉,這就說明人的腦神經不可能、也不允許什么時候都處于高度緊張之中,什么都去思考。這里,遺忘就可以起到調節作用,遺忘能減輕大腦的負擔,降低腦細胞的耗氧,為大腦健康服務。
可見,遺忘在防治心理疾病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老年人心理養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老年人有必要掌握遺忘的規律,使其更好地為精神養生與心理保健服務,促進心身健康。
為了幫助老年人省思少慮,這里向你介紹一種格式塔療法,相信對自養其神有些啟發。
格式塔療法是由美國精神病學家弗雷德里·s·珀爾斯博士創立的。這種方法的原則,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心理修養,自我疏導和排遣,它對于自養其神是有意義的。這里摘其要者介紹給大家。
一是生活在現在。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特別是不要老是為昨天發生的事而懊悔。把精力集中到今天所干的事情上來。因為遺憾、悔恨、內疚和難過等,不僅不能改變過去,而只會影響今天的情緒、工作,耗費更大的精力。
二是生活在這里。不要杞人憂天,徒勞無益,對遠方發生的事情,想它也是沒有用的。假設你的子女生活在很遠的地方,你老是惦念他(她),這樣會耗費精力,還不如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三是停止猜想,面向實際。當遇到領導或單位的同事,你向他們打招呼時,可他們沒有反應,連笑一笑都沒有。如果就此猜想下去,就不得了:這個人為什么會這樣?他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對自己存有戒心呢?輕視自己嗎?甚至會聯想到他是不是敵視自己?其實,你也許沒有料到,這個人當你向他打招呼的時候,他可能正心事重重,情緒不好,想著家里發生的不愉快的事,因而沒有留心你呢!所以,想入非非,胡亂猜測,常常會給人帶來多余的思慮,是造成不良情緒的禍根。
四是暫停思考,多去感受。有的人對人事關系、工作、榮譽等,總是容易陷入思考,如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怎樣才能做出成績、怎樣才能搞好與領導的關系等等。如其這樣耗盡腦汁,不如去做些實際工作,甚至觀賞一下山野的美景,聆聽一下悅耳的音樂。因為這些感受比起毫無價值的思考來,對身體更有意義。
祖國醫學認為,思慮是神的一種功能,少思則神和,多思則神傷。因此在講到養生時,提倡人們要省思少慮。《養生諺語》說:人之致思發慮,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少,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
彭祖是人們傳說中的老壽星。據說,到了商朝末年,他已經活了767歲,尚未顯出老態。彭祖養生就強調保神,他告誡人們說:積憂不已則魂神傷矣,憤怒不已則魂神散也,喜怒過多,神不歸室;憎愛無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則煩;切切所思,神則敗。彭祖還認為,攝生養神,要靠平時修身養性,人一生一世久遠之期,壽不過三萬日,不能一日無損傷,不能一日無修補。那么,怎樣修補呢?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閉目養神,提倡省思少慮。當然我們說的省思少慮,是指那些與社會、與事業、與個人壽命不利的思、多余的思、無益的思,暫時做不到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等等。
一個人在社會上,不論是工作、社交,還是再婚、建立新家庭,也不論是同志關系、地位、榮譽、級別待遇等等,個人的希望和現實往往是有差距的。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去思考一番,那將勞神費力,損害健康。
克服無益的思考當然是與人的世界觀、信念等有著直接聯系的,但是也有方法和意志的因素。這里重點向老人介紹一個省思少慮的方法,這就是學會遺忘。心理學家指出:記憶的天性就是好遺忘,人的天性就是好為自己的遺忘而發愁。
遺忘是記憶的反面,遺忘和記憶二者缺一不可。記憶是人們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礎,失去記憶,就等于失去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然而,遺忘又是不可缺少的,在某種意義上說,遺忘又可以增強人們的記憶,使人省思少慮,提高工作效率。科學家測定,人所記憶的東西一天后便會忘掉1/4。
一個人如果對所有的事物都不分輕重主次,全部塞滿頭腦,必然造成思維紊亂,耗費精力,所以,若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記憶猶新,未必是件好事,如果能把一些不必要記憶的事遺忘掉,則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它可以使人減少那些多余的思考。
近年來,國外專家研究表明,記憶使腦神經繃緊,遺忘使腦神經放松,這一張一弛維持著人腦的正常思維功能。例如,許多科學家對科研中的每一微小數據和環節都了如指掌,有著驚人的思維能力,但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卻十分容易遺忘,甚至把墨汁錯當咖啡喝掉,這就說明人的腦神經不可能、也不允許什么時候都處于高度緊張之中,什么都去思考。這里,遺忘就可以起到調節作用,遺忘能減輕大腦的負擔,降低腦細胞的耗氧,為大腦健康服務。
可見,遺忘在防治心理疾病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老年人心理養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老年人有必要掌握遺忘的規律,使其更好地為精神養生與心理保健服務,促進心身健康。
為了幫助老年人省思少慮,這里向你介紹一種格式塔療法,相信對自養其神有些啟發。
格式塔療法是由美國精神病學家弗雷德里·s·珀爾斯博士創立的。這種方法的原則,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心理修養,自我疏導和排遣,它對于自養其神是有意義的。這里摘其要者介紹給大家。
一是生活在現在。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特別是不要老是為昨天發生的事而懊悔。把精力集中到今天所干的事情上來。因為遺憾、悔恨、內疚和難過等,不僅不能改變過去,而只會影響今天的情緒、工作,耗費更大的精力。
二是生活在這里。不要杞人憂天,徒勞無益,對遠方發生的事情,想它也是沒有用的。假設你的子女生活在很遠的地方,你老是惦念他(她),這樣會耗費精力,還不如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三是停止猜想,面向實際。當遇到領導或單位的同事,你向他們打招呼時,可他們沒有反應,連笑一笑都沒有。如果就此猜想下去,就不得了:這個人為什么會這樣?他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對自己存有戒心呢?輕視自己嗎?甚至會聯想到他是不是敵視自己?其實,你也許沒有料到,這個人當你向他打招呼的時候,他可能正心事重重,情緒不好,想著家里發生的不愉快的事,因而沒有留心你呢!所以,想入非非,胡亂猜測,常常會給人帶來多余的思慮,是造成不良情緒的禍根。
四是暫停思考,多去感受。有的人對人事關系、工作、榮譽等,總是容易陷入思考,如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怎樣才能做出成績、怎樣才能搞好與領導的關系等等。如其這樣耗盡腦汁,不如去做些實際工作,甚至觀賞一下山野的美景,聆聽一下悅耳的音樂。因為這些感受比起毫無價值的思考來,對身體更有意義。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