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降壓藥別忘測血壓
一個早晨,急診室里來了位深度昏迷的老年病人。經值班醫生檢查,血壓為28/21千帕,又做頭部ct檢查,診斷為腦溢血、高血壓病,并下了病危通知……
患者的家人對此表示不理解,他們告訴醫生,老人原是某單位負責人,3年前在體檢中發現有高血壓病,一直比較重視,經常到單位的醫務室拿羅布麻服用,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他感到頭痛、頭昏、眼花、睡眠不佳,降壓藥也一直沒停,為什么還會發生腦溢血呢?醫生問道,老人服降壓藥過程中,尤其是這次發病前,測過血壓沒有?病人的老伴回答沒有。
值班醫生告訴病人家屬,病人患高血壓病后,由于腦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管腔變窄,管壁變脆,當血壓升高到一定程度,腦血管承受的壓力過高時,即可能出現腦血管或腦血管上的假性動脈瘤破裂而引起腦溢血。一般來說,堅持服用有效的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可防止或推遲腦溢血的發生,同時也可防止高血壓對病人心、腎等器官的損害。這位老人發病前雖在服降壓藥,但羅布麻是一種較早的降壓藥,臨床實踐表明其只對輕度高血壓有效,服藥中又未定期測量血壓,且在發病前出現頭痛、頭昏等血壓升高的癥狀,說明病人的血壓并未被控制,因而發生了不幸。
高血壓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有相當多的病人未及時發現,或發現了在服降壓藥過程中并未真正地把血壓降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錯誤地認為服了降壓藥就萬無一失而未定期測量血壓,也不知道血壓是否真正降下來了,以致在發生嚴重并發癥后才來醫院就診。因此,高血壓病人在醫生指導下服降壓藥時,一定要定期測量血壓。初服降壓藥者,可3天測1次;血壓穩定后,可每1~2周測1次。以便根據血壓動態,調整降壓藥的種類、劑量、服用次數,將血壓降至較理想的水平:即無腦、心、腎等主要器官受損者,可將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如腦、心、腎有損害,則宜降至略高于正常的水平。服降壓藥過程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不可時服時停,因突然停服降壓藥可出現降壓停藥綜合征:表現為48小時內出現血壓大幅度反跳,甚至超過原血壓的最高水平,且易因此而誘發腦溢血等嚴重疾病。
患者的家人對此表示不理解,他們告訴醫生,老人原是某單位負責人,3年前在體檢中發現有高血壓病,一直比較重視,經常到單位的醫務室拿羅布麻服用,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他感到頭痛、頭昏、眼花、睡眠不佳,降壓藥也一直沒停,為什么還會發生腦溢血呢?醫生問道,老人服降壓藥過程中,尤其是這次發病前,測過血壓沒有?病人的老伴回答沒有。
值班醫生告訴病人家屬,病人患高血壓病后,由于腦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管腔變窄,管壁變脆,當血壓升高到一定程度,腦血管承受的壓力過高時,即可能出現腦血管或腦血管上的假性動脈瘤破裂而引起腦溢血。一般來說,堅持服用有效的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可防止或推遲腦溢血的發生,同時也可防止高血壓對病人心、腎等器官的損害。這位老人發病前雖在服降壓藥,但羅布麻是一種較早的降壓藥,臨床實踐表明其只對輕度高血壓有效,服藥中又未定期測量血壓,且在發病前出現頭痛、頭昏等血壓升高的癥狀,說明病人的血壓并未被控制,因而發生了不幸。
高血壓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有相當多的病人未及時發現,或發現了在服降壓藥過程中并未真正地把血壓降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錯誤地認為服了降壓藥就萬無一失而未定期測量血壓,也不知道血壓是否真正降下來了,以致在發生嚴重并發癥后才來醫院就診。因此,高血壓病人在醫生指導下服降壓藥時,一定要定期測量血壓。初服降壓藥者,可3天測1次;血壓穩定后,可每1~2周測1次。以便根據血壓動態,調整降壓藥的種類、劑量、服用次數,將血壓降至較理想的水平:即無腦、心、腎等主要器官受損者,可將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如腦、心、腎有損害,則宜降至略高于正常的水平。服降壓藥過程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不可時服時停,因突然停服降壓藥可出現降壓停藥綜合征:表現為48小時內出現血壓大幅度反跳,甚至超過原血壓的最高水平,且易因此而誘發腦溢血等嚴重疾病。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