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三棱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6 19:57:24 

釋名:京三棱、草三棱、雞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癥瘕鼓脹,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顯成膏,濃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荊三棱、青皮、陳皮、木香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共研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
2、痃癖(脅下堅塊如石)。用荊三棱(炮)一兩、川大黃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湯送下。
3、小兒氣癖。用三棱煮汁給授乳的母親吃,也把少量給小兒吃。小兒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論熱痃癖等,服此藥都有效。
4、反胃惡心,藥食不下。用荊三棱(炮)一兩、生丁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荊三棱三個,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為度。
6、渾身燎泡(狀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荊三棱、蓬莪茂各五兩,共研為末。分三次服,酒調下。連續服完。
附方:荊三棱能破氣散結,和莪茂一樣,是治氣脹、破積氣、治癥瘕(積聚結塊)的名藥。
【別名】泡三棱、三棱草
【來源】為莎草科藨草屬植物荊三棱Scirpus fluviatilis (Torr.) A. Gray[S. yagara Ohwi]以塊莖入藥。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削去須根,曬干或烘干。
【源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通常單一,間或有分枝,常膨大,末端具塊莖,長2~4厘米,直徑1.5~3厘米,黑褐色,兩頭尖,質地輕泡。稈高大粗壯,高70~150厘米,銳三棱形,直立,光滑。葉互生,窄條形,長20~30厘米,寬6~10毫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夏季開花,復穗狀花序,多數花穗于莖頂聚成無梗傘形花叢,花序梗不等長,上具葉狀苞片3~4枚;小穗長圓形,長約1厘米,穎長橢圓形,稍膜質,先端尖,芒狀;雄蕊3,藥線形或長圓形;雌蕊花柱長,柱頭2裂。瘦果三角倒卵形,褐色。生于沼澤地水中。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江蘇、江西、浙江、臺灣、廣東、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歸經】辛、苦,平。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
【用法用量】 4.5~9g。
【備注】(1)一般認為質量較黑三棱稍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癥瘕鼓脹,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顯成膏,濃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荊三棱、青皮、陳皮、木香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共研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
2、痃癖(脅下堅塊如石)。用荊三棱(炮)一兩、川大黃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湯送下。
3、小兒氣癖。用三棱煮汁給授乳的母親吃,也把少量給小兒吃。小兒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論熱痃癖等,服此藥都有效。
4、反胃惡心,藥食不下。用荊三棱(炮)一兩、生丁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荊三棱三個,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為度。
6、渾身燎泡(狀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荊三棱、蓬莪茂各五兩,共研為末。分三次服,酒調下。連續服完。
附方:荊三棱能破氣散結,和莪茂一樣,是治氣脹、破積氣、治癥瘕(積聚結塊)的名藥。
【別名】泡三棱、三棱草
【來源】為莎草科藨草屬植物荊三棱Scirpus fluviatilis (Torr.) A. Gray[S. yagara Ohwi]以塊莖入藥。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削去須根,曬干或烘干。
【源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通常單一,間或有分枝,常膨大,末端具塊莖,長2~4厘米,直徑1.5~3厘米,黑褐色,兩頭尖,質地輕泡。稈高大粗壯,高70~150厘米,銳三棱形,直立,光滑。葉互生,窄條形,長20~30厘米,寬6~10毫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夏季開花,復穗狀花序,多數花穗于莖頂聚成無梗傘形花叢,花序梗不等長,上具葉狀苞片3~4枚;小穗長圓形,長約1厘米,穎長橢圓形,稍膜質,先端尖,芒狀;雄蕊3,藥線形或長圓形;雌蕊花柱長,柱頭2裂。瘦果三角倒卵形,褐色。生于沼澤地水中。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江蘇、江西、浙江、臺灣、廣東、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歸經】辛、苦,平。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
【用法用量】 4.5~9g。
【備注】(1)一般認為質量較黑三棱稍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