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草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6 13:47:06 

敗醬草
Herba Patriniae
(英)Whiteflower Patrinia Herb
別名 敗醬。
來源 為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 Juss. 的全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1m。地下莖細長,地上莖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僅兩側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葉簇生,卵圓形,邊緣有粗齒,葉柄長;莖生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長4~10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1~2對羽狀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邊緣有粗齒,兩面有粗毛,近無柄。傘房狀圓錐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僅2列粗毛;花萼不明顯;花冠白色,直徑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圓翅狀膜質苞片上,苞片近圓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國均有分布。
采制 夏季開花前采挖,曬至半干,扎成束,再陰干。
化學成分 含白花敗醬甙(villoside)、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鱉甙(loganin) 等。
性味 性涼,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于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后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附注 同屬植物黃花敗醬P.scabiosaefolia Fisch.同作敗醬草使用。
-----------------------
敗醬草
敗醬草為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PatriniavillosaJuss ,黃花敗醬
P.scabiosaefoiiaFisoh. 的嫩葉,又名胭脂麻。《本草綱目》載“敗醬,南
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陳醬敗醬草嫩葉每百克含水分79 克,蛋
白質1.5 克,脂肪1 克,碳水化合物10 克,胡蘿卜素6.02 毫克,維生素B20.16
毫克,維生素C52 毫克。
敗醬草性味苦平,具有清熱解毒、排膿破瘀的功效。治腸癰、下痢、赤
白帶下、產后瘀滯腹痛、目赤腫痛。久病脾胃虛弱者忌食用。
【別名】黃花敗醬、龍芽敗醬、黃花龍牙
【來源】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黃花龍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敗醬(苦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根春秋季節采挖,去掉莖葉洗凈,曬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凈曬干。
【制法】洗凈,曬干,切碎用。
【性味歸經】辛、苦,涼。入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于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后瘀滯腹痛等癥。
【用法用量】 0.5~1兩,鮮全草2~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注】
(1)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癥。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2)本品藥材來源較復雜,屬于敗醬科的敗醬草,僅在民間應用,不見市售。據《中藥志》說:「今市售敗醬草主要有兩種:北方習慣使用菊科植物苣蒔菜的帶根全草;南方習慣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帶草全果。」又說:「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苣蒔菜,在《植物名實圖考》中即稱作苣蒔菜,并非作為敗醬草的別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菥蓂,亦為另一種藥物,《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淚出等病;敗醬草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這說明現在市上出售的敗醬草恐非古代所用的敗醬草,原植物即為菥蓂,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菥蓂一藥在臨床上應用時常與清熱解毒藥與活血祛瘀藥配伍同用,不作單味藥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癰排膿的功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Herba Patriniae
(英)Whiteflower Patrinia Herb

別名 敗醬。
來源 為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 Juss. 的全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1m。地下莖細長,地上莖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僅兩側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葉簇生,卵圓形,邊緣有粗齒,葉柄長;莖生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長4~10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1~2對羽狀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邊緣有粗齒,兩面有粗毛,近無柄。傘房狀圓錐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僅2列粗毛;花萼不明顯;花冠白色,直徑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圓翅狀膜質苞片上,苞片近圓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國均有分布。
采制 夏季開花前采挖,曬至半干,扎成束,再陰干。
化學成分 含白花敗醬甙(villoside)、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鱉甙(loganin) 等。
性味 性涼,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于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后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附注 同屬植物黃花敗醬P.scabiosaefolia Fisch.同作敗醬草使用。
-----------------------
敗醬草
敗醬草為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PatriniavillosaJuss ,黃花敗醬
P.scabiosaefoiiaFisoh. 的嫩葉,又名胭脂麻。《本草綱目》載“敗醬,南
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陳醬敗醬草嫩葉每百克含水分79 克,蛋
白質1.5 克,脂肪1 克,碳水化合物10 克,胡蘿卜素6.02 毫克,維生素B20.16
毫克,維生素C52 毫克。
敗醬草性味苦平,具有清熱解毒、排膿破瘀的功效。治腸癰、下痢、赤
白帶下、產后瘀滯腹痛、目赤腫痛。久病脾胃虛弱者忌食用。
【別名】黃花敗醬、龍芽敗醬、黃花龍牙
【來源】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黃花龍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敗醬(苦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根春秋季節采挖,去掉莖葉洗凈,曬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凈曬干。
【制法】洗凈,曬干,切碎用。
【性味歸經】辛、苦,涼。入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于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后瘀滯腹痛等癥。
【用法用量】 0.5~1兩,鮮全草2~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注】
(1)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癥。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2)本品藥材來源較復雜,屬于敗醬科的敗醬草,僅在民間應用,不見市售。據《中藥志》說:「今市售敗醬草主要有兩種:北方習慣使用菊科植物苣蒔菜的帶根全草;南方習慣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帶草全果。」又說:「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苣蒔菜,在《植物名實圖考》中即稱作苣蒔菜,并非作為敗醬草的別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菥蓂,亦為另一種藥物,《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淚出等病;敗醬草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這說明現在市上出售的敗醬草恐非古代所用的敗醬草,原植物即為菥蓂,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菥蓂一藥在臨床上應用時常與清熱解毒藥與活血祛瘀藥配伍同用,不作單味藥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癰排膿的功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敗醬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