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5 19:13:46 

中文名:豬苓
拉丁文名:polyporus
植物學名:polyporus umbellatus fries
別名 豕零、野豬糞、地烏桃。
英文名稱:p. hoelen rumph (chuling)
來源 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菌核。
植物形態 菌核呈長形塊狀或不規則球形,稍扁,有的分枝如姜塊,表面灰黑色或黑色,凹凸不平,有皺紋或瘤狀突起,干后堅實,斷面白色至淡褐色,半木質化,較輕。子實體由菌核內生出,有菌柄及菌蓋。菌蓋肉質,干后堅脆,圓形。擔子短棒狀,頂生4個孢子。孢子卵圓形,壁光滑。
生于山林中闊葉樹的根際。主產陜西、云南、河南、河北。
采制 春、夏、秋季采挖,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
性狀 菌核呈不規則條狀、圓塊狀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25cm,直徑3~8cm表面灰黑色、棕黑色,皺縮或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顆粒性,類白色或黃白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有類似茯苓聚糖的豬苓聚糖、α-羥基-二十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麥角甾醇、生物素(biot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釋名: 地烏桃。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1、鎮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五分,一起熬搗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顏色。此方名“琥珀散”。
2、癥瘕氣塊,產后血暈。治方同上
3、初生嬰稱驚闡。用琥珀、防風各一錢,朱砂半錢,共研為末,以豬乳調二、三分涂入口中。又方:用琥珀、朱砂各少許,全蝎一枚,共研為末,以麥門冬湯調二、三分送服。
4、小便淋瀝。用琥珀末二錢、麝香少許,開水或萱草煎湯送服。年老和體虛的人,可用人參湯送服。亦可加蜜調末做成丸子。用赤茯苓湯送下。
5、不便尿血。用琥珀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送下。
6、墜跌旅伴血。刮取琥青天屑。用酒送服一匙,或加蒲黃亦可。一天服四、五次。
【英文名】 POLYPORUS
【別名】野豬糞
【來源】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制法】除去雜質,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狀】本品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25cm,直徑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氣微,味淡。
【鑒別】
(1) 本品切面:全體由菌絲緊密交織而成。外層厚27~54μm ,菌絲棕色,不易分離;內部菌絲無色,彎曲,直徑2~10μm,有的可見橫隔,有分枝或呈結節狀膨大。菌絲間有眾多草酸鈣方晶,大多呈正方八面體形、規則的雙錐八面體形或不規則多面體,直徑3~60μm,長至68μm ,有時數個結晶集合。
(2) 取本品粉末1g,加稀鹽酸10ml,置水浴上煮沸15分鐘,攪拌,呈黏膠狀。另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氫氧化鈉溶液(1→5)適量,攪拌,呈懸浮狀。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用法用量】 6~12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備注】(1)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癥,常與茯苓、澤瀉等品同用(如五苓散);陰虛者配阿膠、滑石等同用(如豬苓湯)。凡濕注帶下,濕濁淋病,濕熱泄瀉等癥,都可配合其它利水滲濕藥或清熱燥濕藥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拉丁文名:polyporus
植物學名:polyporus umbellatus fries

別名 豕零、野豬糞、地烏桃。
英文名稱:p. hoelen rumph (chuling)
來源 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菌核。
植物形態 菌核呈長形塊狀或不規則球形,稍扁,有的分枝如姜塊,表面灰黑色或黑色,凹凸不平,有皺紋或瘤狀突起,干后堅實,斷面白色至淡褐色,半木質化,較輕。子實體由菌核內生出,有菌柄及菌蓋。菌蓋肉質,干后堅脆,圓形。擔子短棒狀,頂生4個孢子。孢子卵圓形,壁光滑。
生于山林中闊葉樹的根際。主產陜西、云南、河南、河北。
采制 春、夏、秋季采挖,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
性狀 菌核呈不規則條狀、圓塊狀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25cm,直徑3~8cm表面灰黑色、棕黑色,皺縮或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顆粒性,類白色或黃白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有類似茯苓聚糖的豬苓聚糖、α-羥基-二十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麥角甾醇、生物素(biot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釋名: 地烏桃。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1、鎮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五分,一起熬搗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顏色。此方名“琥珀散”。
2、癥瘕氣塊,產后血暈。治方同上
3、初生嬰稱驚闡。用琥珀、防風各一錢,朱砂半錢,共研為末,以豬乳調二、三分涂入口中。又方:用琥珀、朱砂各少許,全蝎一枚,共研為末,以麥門冬湯調二、三分送服。
4、小便淋瀝。用琥珀末二錢、麝香少許,開水或萱草煎湯送服。年老和體虛的人,可用人參湯送服。亦可加蜜調末做成丸子。用赤茯苓湯送下。
5、不便尿血。用琥珀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送下。
6、墜跌旅伴血。刮取琥青天屑。用酒送服一匙,或加蒲黃亦可。一天服四、五次。
【英文名】 POLYPORUS
【別名】野豬糞
【來源】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制法】除去雜質,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狀】本品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25cm,直徑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氣微,味淡。
【鑒別】
(1) 本品切面:全體由菌絲緊密交織而成。外層厚27~54μm ,菌絲棕色,不易分離;內部菌絲無色,彎曲,直徑2~10μm,有的可見橫隔,有分枝或呈結節狀膨大。菌絲間有眾多草酸鈣方晶,大多呈正方八面體形、規則的雙錐八面體形或不規則多面體,直徑3~60μm,長至68μm ,有時數個結晶集合。
(2) 取本品粉末1g,加稀鹽酸10ml,置水浴上煮沸15分鐘,攪拌,呈黏膠狀。另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氫氧化鈉溶液(1→5)適量,攪拌,呈懸浮狀。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用法用量】 6~12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備注】(1)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癥,常與茯苓、澤瀉等品同用(如五苓散);陰虛者配阿膠、滑石等同用(如豬苓湯)。凡濕注帶下,濕濁淋病,濕熱泄瀉等癥,都可配合其它利水滲濕藥或清熱燥濕藥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