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油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5 7:45:02 

【草藥名】: 丁香油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丁香)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古代則多為母丁香所榨出之油)。
植物形態見丁香。
【藥材】為淡黃或無色得澄明油狀物,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氣。
露置空氣中或貯存日久,則漸漸濃厚而色變綜黃。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或冰醋酸中。
比重為1.038~1.060。
【性味】《綱目拾遺》:味甘辛,性大熱。

【功用主治】暖胃,溫腎。
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①《藥性考》:壯陽暖腎。
治疝痛陰寒。
②王殿翔《生藥學》:用于腸胃多氣、絞痛,消化不良,惡心與嘔吐;風濕痛,神經痛,牙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以少許滴入湯劑中或和酒坎。
外用:涂擦患處。
【選方】①治胃寒呃逆嘔吐甚者:丁香油,擦透中脘。
②治受寒胃痛:丁香油好酒和服。
③暖丹田,除水瀉:丁香油涂暖臍膏貼。
④散臌痞:丁香油涂臍。
⑤治痹痛:丁香油擦痛處。
⑥治口臭:丁香油揩牙。
⑦解蟹毒:丁香油一滴,同姜湯服。
(①方以下出《綱目拾遺》) ⑧治蟲蛀牙痛(非炎癥性牙痛):丁香油少許,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內。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丁香)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古代則多為母丁香所榨出之油)。
植物形態見丁香。
【藥材】為淡黃或無色得澄明油狀物,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氣。
露置空氣中或貯存日久,則漸漸濃厚而色變綜黃。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或冰醋酸中。
比重為1.038~1.060。
【性味】《綱目拾遺》:味甘辛,性大熱。

【功用主治】暖胃,溫腎。
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①《藥性考》:壯陽暖腎。
治疝痛陰寒。
②王殿翔《生藥學》:用于腸胃多氣、絞痛,消化不良,惡心與嘔吐;風濕痛,神經痛,牙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以少許滴入湯劑中或和酒坎。
外用:涂擦患處。
【選方】①治胃寒呃逆嘔吐甚者:丁香油,擦透中脘。
②治受寒胃痛:丁香油好酒和服。
③暖丹田,除水瀉:丁香油涂暖臍膏貼。
④散臌痞:丁香油涂臍。
⑤治痹痛:丁香油擦痛處。
⑥治口臭:丁香油揩牙。
⑦解蟹毒:丁香油一滴,同姜湯服。
(①方以下出《綱目拾遺》) ⑧治蟲蛀牙痛(非炎癥性牙痛):丁香油少許,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內。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