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散薯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5 7:38:24 

本品為華南地區常用草藥。又是提取顱通定(Rotundine)的原料,商品為防己科植物血散薯的塊根。
[原植物]
血散薯 別名:金不換、一滴血(廣東),山烏龜、獨腳烏桕(廣東、廣西)。
Stephania dielsiana Y.C.WU(S.sinica auct.sin.non Diels)──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多年生草質葉藤本。全株無毛。塊根近長圓紡錘形或不規則塊狀,常露于地面,直徑10~15cm。外皮褐色、粗糙、有許多疣狀小乳突。莖常帶紫紅色,枝、葉折斷有紅色液汁流出。葉互生、紙質;葉柄與葉片等長或稍長,于葉柄近基部處盾狀著生;葉片闊三角狀卵形,長、寬均為6~12cm,先端有小突尖,基部平截或近圓形, 有時微心形,全緣或有時具數個不規則粗齒。傘形聚傘花序腋生,雌雄異株;雄花序復傘狀,小聚傘花序有明顯的梗,疏松簇生于假傘梗的末端,萼、瓣均紫色,花瓣貝殼狀,內凹,內面無腺體,雄蕊花絲合生成柱狀;雌花序頭狀,花期不見假傘梗,花被左右對稱,萼片1,花瓣2。核果較小,內果皮長不超過1cm,其上的雕紋末端呈彎勾狀;ㄆ5~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谷、溪邊、林中、石縫及峭壁上。
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
[化學成份]
塊根含生物堿,其中含左旋四氫巴馬亭、千金藤堿(Stephanine),克班寧(Crebanine)及青藤尖堿(Sinoacutine)。
據醫科院藥物研究所薄層層析,總堿有與青藤尖堿、高阿莫林堿、西法安生、左旋四氫巴馬亭、木蘭花堿相對應的斑點。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胃痛、神經痛、牙痛、胃腸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跌撲損傷、毒蛇咬傷、瘡痛等。用量9~15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
[附注]
1.同屬的黃葉地不容S.viridiflavens H.S.Lo et M.Yang,產于廣西、 貴州;小花地不容 S.micratha H.S.Lo et M.Yang,產廣西;大葉地不容 S.dolichopoda Diels,產云南、廣西;桂南地不容 S.Kuingnanensis H.S.Lo et M.Yang,產廣西;馬山地不容 S.mashanica H.S.Lo et B.N.Chang,產廣西;荷包地不容 S.dicentrinifera H.S.Lo et M.Yang,產云南;上述各植物的塊根均含左旋四氫巴馬亭,以前三種的含量較高,后三種還包含荷包牡丹堿(Dicentrin)。馬山地不容的總生物堿經藥理實驗表明有肌松作用, 用藥后一般1~2分鐘見效,維持5~25分鐘。臨床應用表明在一般肌松劑量下,毒性小,配合中麻應用結果,絕大部分肌松效果良好,總有效率達91%, 病人用藥前后的心電圖、肝、腎功能、血象均未發現異,F象。
2.同屬植物汝南S.sinica Diels (S.hernandifolia auctt.non Walp)的塊根,民間用作清熱解毒、祛風除濕藥。
[原植物]
血散薯 別名:金不換、一滴血(廣東),山烏龜、獨腳烏桕(廣東、廣西)。
Stephania dielsiana Y.C.WU(S.sinica auct.sin.non Diels)──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多年生草質葉藤本。全株無毛。塊根近長圓紡錘形或不規則塊狀,常露于地面,直徑10~15cm。外皮褐色、粗糙、有許多疣狀小乳突。莖常帶紫紅色,枝、葉折斷有紅色液汁流出。葉互生、紙質;葉柄與葉片等長或稍長,于葉柄近基部處盾狀著生;葉片闊三角狀卵形,長、寬均為6~12cm,先端有小突尖,基部平截或近圓形, 有時微心形,全緣或有時具數個不規則粗齒。傘形聚傘花序腋生,雌雄異株;雄花序復傘狀,小聚傘花序有明顯的梗,疏松簇生于假傘梗的末端,萼、瓣均紫色,花瓣貝殼狀,內凹,內面無腺體,雄蕊花絲合生成柱狀;雌花序頭狀,花期不見假傘梗,花被左右對稱,萼片1,花瓣2。核果較小,內果皮長不超過1cm,其上的雕紋末端呈彎勾狀;ㄆ5~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谷、溪邊、林中、石縫及峭壁上。
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
[化學成份]
塊根含生物堿,其中含左旋四氫巴馬亭、千金藤堿(Stephanine),克班寧(Crebanine)及青藤尖堿(Sinoacutine)。
據醫科院藥物研究所薄層層析,總堿有與青藤尖堿、高阿莫林堿、西法安生、左旋四氫巴馬亭、木蘭花堿相對應的斑點。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胃痛、神經痛、牙痛、胃腸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跌撲損傷、毒蛇咬傷、瘡痛等。用量9~15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
[附注]
1.同屬的黃葉地不容S.viridiflavens H.S.Lo et M.Yang,產于廣西、 貴州;小花地不容 S.micratha H.S.Lo et M.Yang,產廣西;大葉地不容 S.dolichopoda Diels,產云南、廣西;桂南地不容 S.Kuingnanensis H.S.Lo et M.Yang,產廣西;馬山地不容 S.mashanica H.S.Lo et B.N.Chang,產廣西;荷包地不容 S.dicentrinifera H.S.Lo et M.Yang,產云南;上述各植物的塊根均含左旋四氫巴馬亭,以前三種的含量較高,后三種還包含荷包牡丹堿(Dicentrin)。馬山地不容的總生物堿經藥理實驗表明有肌松作用, 用藥后一般1~2分鐘見效,維持5~25分鐘。臨床應用表明在一般肌松劑量下,毒性小,配合中麻應用結果,絕大部分肌松效果良好,總有效率達91%, 病人用藥前后的心電圖、肝、腎功能、血象均未發現異,F象。
2.同屬植物汝南S.sinica Diels (S.hernandifolia auctt.non Walp)的塊根,民間用作清熱解毒、祛風除濕藥。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