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黃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4 20:57:25 

拼音名:Tianzhuhuang
英文名: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43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華思勞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桿內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秋、冬二季采收。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片塊或顆粒, 大小不一。表面灰藍色、灰黃色或灰白
色,有的潔白色,半透明,略帶光澤。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吸濕性強。無臭,味
淡。
【鑒別】 (1) 取本品適量,熾灼灰化后,殘渣中加鹽酸與硝酸的等容混合液,濾
過,濾液加鉬酸銨試液,振搖,再加硫酸亞鐵試液,即顯藍色。
(2) 取濾紙 1片,加亞鐵氰化鉀試液 1滴,待干后,再加本品鹽酸溶液 1滴、水10
滴與0. 1%茜紅的乙醇溶液 1滴,置氨蒸氣中熏后,濾紙上可見紫色斑中有紅色的環。
【檢查】 體積比 取本品中粉 10g,輕輕裝入量筒內,體積不得少于35ml。
吸水量 取本品5g,加水50ml,放置片刻,用濕潤后的濾紙濾過,所得濾液不得過
44ml。
【性味與歸經】 甘,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 小兒痰熱驚
癇、抽搐、夜啼。
【用法與用量】 3 ~9g。
【貯藏】 密閉, 置干燥處。
英文名: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43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華思勞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桿內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秋、冬二季采收。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片塊或顆粒, 大小不一。表面灰藍色、灰黃色或灰白
色,有的潔白色,半透明,略帶光澤。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吸濕性強。無臭,味
淡。
【鑒別】 (1) 取本品適量,熾灼灰化后,殘渣中加鹽酸與硝酸的等容混合液,濾
過,濾液加鉬酸銨試液,振搖,再加硫酸亞鐵試液,即顯藍色。
(2) 取濾紙 1片,加亞鐵氰化鉀試液 1滴,待干后,再加本品鹽酸溶液 1滴、水10
滴與0. 1%茜紅的乙醇溶液 1滴,置氨蒸氣中熏后,濾紙上可見紫色斑中有紅色的環。
【檢查】 體積比 取本品中粉 10g,輕輕裝入量筒內,體積不得少于35ml。
吸水量 取本品5g,加水50ml,放置片刻,用濕潤后的濾紙濾過,所得濾液不得過
44ml。
【性味與歸經】 甘,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 小兒痰熱驚
癇、抽搐、夜啼。
【用法與用量】 3 ~9g。
【貯藏】 密閉, 置干燥處。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中醫教你識別真偽天竺黃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