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荊子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4 20:01:16 

蔓荊子
Fructus Viticis
(英)Simpleleaf Shrub Chastetree Fruit
別名 荊條子、京子、白布荊。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的果實。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約3m。幼枝四方形,密被細絨毛;老枝圓形,無毛。葉對生,倒卵形,長2~5cm,寬1~3cm,先端圓形,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形,5齒裂,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子房4室,密生腺點,柱頭2裂。核果球形,熟后黑色。花期7月,果期9月。
生于海邊、河湖沙灘上。主產山東、江西、浙江、福建。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性狀 果實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宿萼長為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室,每室有種子1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化學成分 含莰烯、蒎烯、蔓荊子黃素(vitexicarpin)、γ-氨基丁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 不明、頭暈目眩。
【英文名】 FRUCTUS VITICIS
【別名】白背木耳、白背楊、水捻子、白布荊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荊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制法】
蔓荊子:除去雜質。
炒蔓荊子:取凈蔓荊子,照清炒法(附錄Ⅱ D)微炒。用時搗碎。
【性狀】本品呈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 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長為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 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 室,每室有種子1 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鑒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花萼表皮細胞類圓形,壁多彎曲;非腺毛2~3細胞,頂端細胞基部稍粗,有疣狀突起。外果皮細胞多角形,有角質紋理和毛茸脫落后的痕跡,并有腺毛與非腺毛:腺毛分頭部單細胞、柄1~2細胞及頭部2~6細胞、柄單細胞兩種;非腺毛2~4細胞,長14~68μm ,多彎曲,有壁疣。中果皮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壁微木化,紋孔明顯。油管多破碎,含分泌物,周圍細胞有淡黃色油滴。內果皮石細胞橢圓形或近方形,直徑10~35μm 。種皮細胞圓形或類圓形,直徑42~73μm,壁有網狀紋理,木化。
(2)取本品5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棄去石油醚,藥渣揮干,加丙酮80ml,加熱回流1.5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蔓荊子黃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甲醇(3:2: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三氯化鋁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辛、苦,微寒。歸膀胱、肝、胃經。
【功能主治】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
【用法用量】 5~9g 。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
(1)用于感受風熱引起的頭痛,臨床常與防風、菊花、石膏等配伍應用;對于頭風頭痛病癥,本品又可與藁本、川芎等配伍應用。治風邪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常與菊花、川芎、決明子等配伍應用。
【摘錄】《中國藥典》
Fructus Viticis
(英)Simpleleaf Shrub Chastetree Fruit

別名 荊條子、京子、白布荊。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的果實。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約3m。幼枝四方形,密被細絨毛;老枝圓形,無毛。葉對生,倒卵形,長2~5cm,寬1~3cm,先端圓形,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形,5齒裂,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子房4室,密生腺點,柱頭2裂。核果球形,熟后黑色。花期7月,果期9月。
生于海邊、河湖沙灘上。主產山東、江西、浙江、福建。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性狀 果實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宿萼長為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室,每室有種子1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化學成分 含莰烯、蒎烯、蔓荊子黃素(vitexicarpin)、γ-氨基丁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 不明、頭暈目眩。
【英文名】 FRUCTUS VITICIS
【別名】白背木耳、白背楊、水捻子、白布荊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荊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制法】
蔓荊子:除去雜質。
炒蔓荊子:取凈蔓荊子,照清炒法(附錄Ⅱ D)微炒。用時搗碎。
【性狀】本品呈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 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長為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 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 室,每室有種子1 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鑒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花萼表皮細胞類圓形,壁多彎曲;非腺毛2~3細胞,頂端細胞基部稍粗,有疣狀突起。外果皮細胞多角形,有角質紋理和毛茸脫落后的痕跡,并有腺毛與非腺毛:腺毛分頭部單細胞、柄1~2細胞及頭部2~6細胞、柄單細胞兩種;非腺毛2~4細胞,長14~68μm ,多彎曲,有壁疣。中果皮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壁微木化,紋孔明顯。油管多破碎,含分泌物,周圍細胞有淡黃色油滴。內果皮石細胞橢圓形或近方形,直徑10~35μm 。種皮細胞圓形或類圓形,直徑42~73μm,壁有網狀紋理,木化。
(2)取本品5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棄去石油醚,藥渣揮干,加丙酮80ml,加熱回流1.5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蔓荊子黃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甲醇(3:2: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三氯化鋁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辛、苦,微寒。歸膀胱、肝、胃經。
【功能主治】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
【用法用量】 5~9g 。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
(1)用于感受風熱引起的頭痛,臨床常與防風、菊花、石膏等配伍應用;對于頭風頭痛病癥,本品又可與藁本、川芎等配伍應用。治風邪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常與菊花、川芎、決明子等配伍應用。
【摘錄】《中國藥典》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