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4 19:50:32 

【藥 名】三分三
【拼 音】SANFENSAN
【英文名】Acutangular Anisodus Root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茄科植物三分三的根、葉或種子。
【功 效】麻醉鎮痛。
【主 治】治胃痛、骨折、風濕痛、跌打損傷。
【性味歸經】《云南中草藥》:“苦澀麻,溫,劇毒!比肫、胃、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分,或研末服。外用:研末酒調敷。
【用藥忌宜】心臟病、心臟衰弱者忌服。
【別 名】山茄子、大搜山虎、山野煙(《云南中草藥》)、野旱煙(《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藥材產云南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秋季或冬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拉丁名】藥材Radix Anisodi Acutanguli原植物三分三Scopolia acutangula C.Y.Wu et C.Chen
【考 證】
出自《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①《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三分三,用作制造阿托品的原料!薄爱數厥褂,認為劑量不可超過三分三厘,否則可能中毒,故名!雹 《云南經濟植物》:“服藥過量后發生口干舌燥、面頰潮紅、心跳加快、瞳孔散大、昏迷等中毒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后須早期洗胃,灌服黃土澄清液或冷稀粥,同時注射毛果蕓香堿、輸液及其它對癥治療。”
【生藥材鑒定】
干燥根多切成片狀,灰白色,圓形或卵圓形,直徑7~12厘米,厚約5毫米,有顯著的年輪和放射狀的維管束。易折碎,折碎時有粉塵飛出。味苦。以片大而薄者為佳。顯微鑒定:根橫切面:木栓層較厚,韌皮部狹窄,木質部寬,占根的大部,導管2-8成群,放射狀稀疏排列;有木間韌皮部;射線寬7-18細胞。木品有多數砂晶細胞散在。
【中藥化學成分】
三分三的根含生物堿1%以上,絕大部分是天仙子胺(即莨菪堿 Hyoscyamine)及天仙子堿(即東莨菪堿 Scopolamine)、紅古豆堿(Cuscohygrine)等多種生物堿。
【別名】大搜山虎、山野煙、山茄子
【來源】為茄科賽莨菪屬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和喜馬拉雅東莨菪Scopolia lurida Dunal [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以根、莖葉和種子入藥。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于播種2年后,于開花前割地上全草曬干,割時留茬3~4寸,洗凈切片曬干。莖、葉、種子于秋季采收后,陰干或曬干。
【源形態】 1.三分三:多年生草本, 高1~1.5cm。主根粗大。葉互生, 葉柄長 5~15mm;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 長 8~20cm, 寬 3~8cm, 頂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或波狀。 花單生葉腋, 淡黃綠色, 下垂, 花梗長1~3.5cm; 花萼漏斗狀鐘形, 裂片 5, 開花時外反, 管里面被柔毛, 近基部有 5對暗紫斑; 雄蕊 5, 著生于花冠基部, 內藏, 長約花冠之半; 雌蕊較雄蕊略長, 子房圓錐形, 柱頭頭狀; 花盤盤狀。 蒴果近球形, 中部以上環裂; 縮存萼緊包果, 長3.5~4.5cm, 有10條突起的縱脈, 果梗長5~7cm, 下彎。 花期6~7月, 果期10~11月。生于海拔2700~3100m的林緣、草地或陰濕處。分布云南西北部麗江。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麻醉鎮痛,祛風除濕。用于骨折,跌打損傷,關節疼痛,胃痛以及膽、腎、腸絞痛。
【用法用量】用量1~3分,水煎服,或研粉溫開水送服;也可撒于膏藥上貼患處或配伍其它藥應用。骨折整復麻醉止痛,每用根或葉研粉,3~5分,酒調外敷患處,3~5分鐘后可進行骨折整復。
【注意】有大毒。內服一次極量不可超過三分三厘,故名三分三。青光眼患者忌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豆類、及牛、羊肉。中毒癥狀及解救方法可參考曼陀羅的中毒及解救方法。
【備注】(1)云南麗江地區作三分三應用的原植物除前述二種外,尚有以下數種:賽莨菪 別名: 七厘散(云南)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 Y. Wu et C. Chen──茄科 Solanaceae。多年生草本, 高50~100cm, 無毛。 根粗狀。 葉互生,葉柄長1~2cm; 葉片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 長6~20cm, 寬3~12cm, 全緣或微波狀;▎紊谌~腋, 淺黃綠色, 俯垂, 花梗長3~5cm; 花萼腫狀, 長約2cm, 有不規則5淺裂, 花后增大成近球形而包圍果實, 縱脈不明顯; 花冠腫狀, 長約4.5cm, 有5裂齒, 開花時外反, 里面近基部有暗紫斑; 雄蕊5, 著生于花冠基部, 長約花冠之半; 雌蕊較雄蕊略長; 花盤盤狀。 蒴果近球形, 蓋裂, 縮存萼緊包果實, 縱脈粗壯而明顯。 花期5~6月, 果期10~11月。生于海拔3000~3600m的山坡草叢或林下。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德欽、中甸、維西,四川木里等地。與賽莨菪形態相似的齒葉賽莨菪 (Scopolia carniolicoides var. dentata C. Y.Wu et C. Chen)亦作三分三藥用,生長地區基本相同,形態上主要區別是, 齒葉賽莨菪的葉緣具1~2個粗齒,花冠檐部背面有暗紫色條紋。麗江山莨菪 別名: 三分三(云南)。Aniscdus luridus Link et Otto var.fischerianus (Pasch) C.Y. Wu et C.Chen(Anisodus fischerianus Pasch.)──茄科 Solanaceae。本種與三分三主要區別在于植物體被毛, 花萼和花梗密被淡褐色毛; 莖上部葉緣具1~2對不等的三角狀粗齒;ㄆ6月。生于海拔2800~3100m的山坡或灌木林中。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等省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 音】SANFENSAN

【英文名】Acutangular Anisodus Root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茄科植物三分三的根、葉或種子。
【功 效】麻醉鎮痛。
【主 治】治胃痛、骨折、風濕痛、跌打損傷。
【性味歸經】《云南中草藥》:“苦澀麻,溫,劇毒!比肫、胃、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分,或研末服。外用:研末酒調敷。
【用藥忌宜】心臟病、心臟衰弱者忌服。
【別 名】山茄子、大搜山虎、山野煙(《云南中草藥》)、野旱煙(《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藥材產云南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秋季或冬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拉丁名】藥材Radix Anisodi Acutanguli原植物三分三Scopolia acutangula C.Y.Wu et C.Chen
【考 證】
出自《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①《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三分三,用作制造阿托品的原料!薄爱數厥褂,認為劑量不可超過三分三厘,否則可能中毒,故名!雹 《云南經濟植物》:“服藥過量后發生口干舌燥、面頰潮紅、心跳加快、瞳孔散大、昏迷等中毒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后須早期洗胃,灌服黃土澄清液或冷稀粥,同時注射毛果蕓香堿、輸液及其它對癥治療。”
【生藥材鑒定】
干燥根多切成片狀,灰白色,圓形或卵圓形,直徑7~12厘米,厚約5毫米,有顯著的年輪和放射狀的維管束。易折碎,折碎時有粉塵飛出。味苦。以片大而薄者為佳。顯微鑒定:根橫切面:木栓層較厚,韌皮部狹窄,木質部寬,占根的大部,導管2-8成群,放射狀稀疏排列;有木間韌皮部;射線寬7-18細胞。木品有多數砂晶細胞散在。
【中藥化學成分】
三分三的根含生物堿1%以上,絕大部分是天仙子胺(即莨菪堿 Hyoscyamine)及天仙子堿(即東莨菪堿 Scopolamine)、紅古豆堿(Cuscohygrine)等多種生物堿。
【別名】大搜山虎、山野煙、山茄子
【來源】為茄科賽莨菪屬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和喜馬拉雅東莨菪Scopolia lurida Dunal [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以根、莖葉和種子入藥。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于播種2年后,于開花前割地上全草曬干,割時留茬3~4寸,洗凈切片曬干。莖、葉、種子于秋季采收后,陰干或曬干。
【源形態】 1.三分三:多年生草本, 高1~1.5cm。主根粗大。葉互生, 葉柄長 5~15mm;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 長 8~20cm, 寬 3~8cm, 頂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或波狀。 花單生葉腋, 淡黃綠色, 下垂, 花梗長1~3.5cm; 花萼漏斗狀鐘形, 裂片 5, 開花時外反, 管里面被柔毛, 近基部有 5對暗紫斑; 雄蕊 5, 著生于花冠基部, 內藏, 長約花冠之半; 雌蕊較雄蕊略長, 子房圓錐形, 柱頭頭狀; 花盤盤狀。 蒴果近球形, 中部以上環裂; 縮存萼緊包果, 長3.5~4.5cm, 有10條突起的縱脈, 果梗長5~7cm, 下彎。 花期6~7月, 果期10~11月。生于海拔2700~3100m的林緣、草地或陰濕處。分布云南西北部麗江。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麻醉鎮痛,祛風除濕。用于骨折,跌打損傷,關節疼痛,胃痛以及膽、腎、腸絞痛。
【用法用量】用量1~3分,水煎服,或研粉溫開水送服;也可撒于膏藥上貼患處或配伍其它藥應用。骨折整復麻醉止痛,每用根或葉研粉,3~5分,酒調外敷患處,3~5分鐘后可進行骨折整復。
【注意】有大毒。內服一次極量不可超過三分三厘,故名三分三。青光眼患者忌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豆類、及牛、羊肉。中毒癥狀及解救方法可參考曼陀羅的中毒及解救方法。
【備注】(1)云南麗江地區作三分三應用的原植物除前述二種外,尚有以下數種:賽莨菪 別名: 七厘散(云南)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 Y. Wu et C. Chen──茄科 Solanaceae。多年生草本, 高50~100cm, 無毛。 根粗狀。 葉互生,葉柄長1~2cm; 葉片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 長6~20cm, 寬3~12cm, 全緣或微波狀;▎紊谌~腋, 淺黃綠色, 俯垂, 花梗長3~5cm; 花萼腫狀, 長約2cm, 有不規則5淺裂, 花后增大成近球形而包圍果實, 縱脈不明顯; 花冠腫狀, 長約4.5cm, 有5裂齒, 開花時外反, 里面近基部有暗紫斑; 雄蕊5, 著生于花冠基部, 長約花冠之半; 雌蕊較雄蕊略長; 花盤盤狀。 蒴果近球形, 蓋裂, 縮存萼緊包果實, 縱脈粗壯而明顯。 花期5~6月, 果期10~11月。生于海拔3000~3600m的山坡草叢或林下。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德欽、中甸、維西,四川木里等地。與賽莨菪形態相似的齒葉賽莨菪 (Scopolia carniolicoides var. dentata C. Y.Wu et C. Chen)亦作三分三藥用,生長地區基本相同,形態上主要區別是, 齒葉賽莨菪的葉緣具1~2個粗齒,花冠檐部背面有暗紫色條紋。麗江山莨菪 別名: 三分三(云南)。Aniscdus luridus Link et Otto var.fischerianus (Pasch) C.Y. Wu et C.Chen(Anisodus fischerianus Pasch.)──茄科 Solanaceae。本種與三分三主要區別在于植物體被毛, 花萼和花梗密被淡褐色毛; 莖上部葉緣具1~2對不等的三角狀粗齒;ㄆ6月。生于海拔2800~3100m的山坡或灌木林中。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等省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