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4 18:14:45 

五色梅怎樣栽培養護?
五色梅又叫馬櫻丹、臭草,為馬鞭草科直立或半蔓性灌木。花期5—10月,由多數小花密集成半球形頭狀花序;花色多變,初開時為黃色或粉紅色,繼而變為桔黃或桔紅色,最后呈紅色。同一花序中有紅有黃,所以有五色梅、七變花等稱呼。它的花具有吸引蝴蝶的誘因,每當花開時,會有許多蝴蝶翩翩而至。
此花原產南美巴西等地,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生長溫度20—25℃,稍耐旱,不耐寒,我國華南林落常見散生。此花生性潑皮,耐修剪,長江以北多作盆栽。
盆栽五色梅春季出房前應翻盆,宜施入充足的基肥,并對枝條作適當修剪,如是小苗,要打頂,以促發側枝。對成形后的植株,要注意疏除弱枝、病枝,適當地進行短截,以維持良好的樹形,促發更多的新梢。花后不留籽的,要摘去殘花,以利于下面葉腋再抽出花序,生長期要保持有充足的陽光和濕潤的土壤,不要太干,特別是開花期間。如太干燥,則易出現萎蔫現象。影響開花。5—10月,每7—10天施餅肥水或人糞尿稀液一次,特別是花后應及時追肥,以保持花開不斷。10月底,要移入室內,華東地區可放置在冷室內越冬,若室內陽光充足,溫度在10℃以上還可開花。入室后,要控制澆水,停止施肥。對過長的新梢可作適當短截,以方便存放。
怎樣使五色梅樹冠優美?
五色梅耐修剪,要使其成為圓頭狀優美樹冠,需經常進行摘心。當幼苗長到約10厘米高時即摘心,促使其從基部萌發分枝,保留3—5個枝條作為主枝,待主枝長到一定長度再行摘心,使主枝生長均衡。位于上部的主枝先摘心,位于下部的主枝后修剪,上部主枝在摘心時去枝量略多于下部主枝,這樣各枝間生長勻稱,便形成了圓頭狀株形。植株成形之后,隨著枝條不斷生長,以后要經常疏枝和短截。每年春季結合換盆,把過密枝、纖弱枝、交叉枝及病蟲枝從基部疏剪掉。保留的枝條,根據生長情況分別留2—4個芽短裁。開花后及時剪除殘花,以免消耗養分。
【別名】馬纓丹、紅彩花、頭暈花、如意花
【來源】為馬鞭草科馬櫻丹屬植物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以根或全株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源形態】直立或半藤狀灌木,高可達2米,有強烈臭氣,全株被短毛。莖枝常有下彎鉤刺。葉對生,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四季開花,花序腋生,花冠高腳碟狀,4~5裂,有紅、粉紅、黃、橙黃、白等多種顏色,故名“五色梅”。核果球形,肉質,成熟時紫黑色。
【性味歸經】根:淡,涼。枝、葉:苦,涼,具臭氣。有小毒。
【功能主治】根: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用于感冒高燒,久熱不退,頸淋巴結核,風濕骨痛,胃痛,跌打損傷。葉、枝: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癤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根:1~2兩;枝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用鮮葉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五色梅又叫馬櫻丹、臭草,為馬鞭草科直立或半蔓性灌木。花期5—10月,由多數小花密集成半球形頭狀花序;花色多變,初開時為黃色或粉紅色,繼而變為桔黃或桔紅色,最后呈紅色。同一花序中有紅有黃,所以有五色梅、七變花等稱呼。它的花具有吸引蝴蝶的誘因,每當花開時,會有許多蝴蝶翩翩而至。
此花原產南美巴西等地,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生長溫度20—25℃,稍耐旱,不耐寒,我國華南林落常見散生。此花生性潑皮,耐修剪,長江以北多作盆栽。
盆栽五色梅春季出房前應翻盆,宜施入充足的基肥,并對枝條作適當修剪,如是小苗,要打頂,以促發側枝。對成形后的植株,要注意疏除弱枝、病枝,適當地進行短截,以維持良好的樹形,促發更多的新梢。花后不留籽的,要摘去殘花,以利于下面葉腋再抽出花序,生長期要保持有充足的陽光和濕潤的土壤,不要太干,特別是開花期間。如太干燥,則易出現萎蔫現象。影響開花。5—10月,每7—10天施餅肥水或人糞尿稀液一次,特別是花后應及時追肥,以保持花開不斷。10月底,要移入室內,華東地區可放置在冷室內越冬,若室內陽光充足,溫度在10℃以上還可開花。入室后,要控制澆水,停止施肥。對過長的新梢可作適當短截,以方便存放。
怎樣使五色梅樹冠優美?
五色梅耐修剪,要使其成為圓頭狀優美樹冠,需經常進行摘心。當幼苗長到約10厘米高時即摘心,促使其從基部萌發分枝,保留3—5個枝條作為主枝,待主枝長到一定長度再行摘心,使主枝生長均衡。位于上部的主枝先摘心,位于下部的主枝后修剪,上部主枝在摘心時去枝量略多于下部主枝,這樣各枝間生長勻稱,便形成了圓頭狀株形。植株成形之后,隨著枝條不斷生長,以后要經常疏枝和短截。每年春季結合換盆,把過密枝、纖弱枝、交叉枝及病蟲枝從基部疏剪掉。保留的枝條,根據生長情況分別留2—4個芽短裁。開花后及時剪除殘花,以免消耗養分。
【別名】馬纓丹、紅彩花、頭暈花、如意花
【來源】為馬鞭草科馬櫻丹屬植物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以根或全株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源形態】直立或半藤狀灌木,高可達2米,有強烈臭氣,全株被短毛。莖枝常有下彎鉤刺。葉對生,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四季開花,花序腋生,花冠高腳碟狀,4~5裂,有紅、粉紅、黃、橙黃、白等多種顏色,故名“五色梅”。核果球形,肉質,成熟時紫黑色。
【性味歸經】根:淡,涼。枝、葉:苦,涼,具臭氣。有小毒。
【功能主治】根: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用于感冒高燒,久熱不退,頸淋巴結核,風濕骨痛,胃痛,跌打損傷。葉、枝: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癤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根:1~2兩;枝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用鮮葉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