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4 18:00:03 

學名:Hibiscus mutabilis
英名:Cottomrose Hibiscus
別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
科名:錦葵科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干密生星狀毛,在較冷地區,秋末枯萎,來年由宿根再發枝芽。叢生,高僅1m許。而冬季氣溫較高之處,則高可及7m-8m,且有徑達20cm者。大形葉,廣卵形,呈3-5裂,裂片呈三角形,基部心形,葉緣具鈍鋸齒,兩面被毛。花于枝端葉腋間單生,有白色或初為淡紅后變深紅以及大紅重瓣、白重瓣、半白半桃紅重瓣和紅白間者。花期9月-11月間次第開放。
【用途】莖皮含纖維素39%,莖皮纖維柔韌而耐水,可作纜索和紡織品原料,也可造紙;花、葉和根皮入藥,有清涼、解毒和消腫作用。
【別名】三變花、九頭花、拒霜花、鐵箍散、轉觀花、清涼膏
【來源】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以花(芙蓉花)、葉(芙蓉葉)和根入藥。夏秋摘花蕾,曬干,同時采葉陰干研粉貯存;秋、冬挖根、曬干。
【性味歸經】微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用于肺熱咳嗽,月經過多,白帶;外用治癰腫瘡癤,乳腺炎,淋巴結炎,腮腺炎,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0.3~1兩;外用適量,以鮮葉、花搗爛敷患處或干葉、花研末用油、凡士林、酒、醋或濃茶調敷。
【備注】(1)芙蓉花:對于一切瘡癰腫毒、乳癰等癥,初起外用,能消腫止痛;已成者內服,有排膿之功。有可治肺癰,單用鮮花一至二兩(干花減半),水煎,加冰糖五錢沖服,也可配合魚腥草同用。芙蓉花還能涼血清熱,可配蓮蓬殼,用治血熱崩漏。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燙傷,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調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英名:Cottomrose Hibiscus
別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

科名:錦葵科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干密生星狀毛,在較冷地區,秋末枯萎,來年由宿根再發枝芽。叢生,高僅1m許。而冬季氣溫較高之處,則高可及7m-8m,且有徑達20cm者。大形葉,廣卵形,呈3-5裂,裂片呈三角形,基部心形,葉緣具鈍鋸齒,兩面被毛。花于枝端葉腋間單生,有白色或初為淡紅后變深紅以及大紅重瓣、白重瓣、半白半桃紅重瓣和紅白間者。花期9月-11月間次第開放。
【用途】莖皮含纖維素39%,莖皮纖維柔韌而耐水,可作纜索和紡織品原料,也可造紙;花、葉和根皮入藥,有清涼、解毒和消腫作用。
【別名】三變花、九頭花、拒霜花、鐵箍散、轉觀花、清涼膏
【來源】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以花(芙蓉花)、葉(芙蓉葉)和根入藥。夏秋摘花蕾,曬干,同時采葉陰干研粉貯存;秋、冬挖根、曬干。
【性味歸經】微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用于肺熱咳嗽,月經過多,白帶;外用治癰腫瘡癤,乳腺炎,淋巴結炎,腮腺炎,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0.3~1兩;外用適量,以鮮葉、花搗爛敷患處或干葉、花研末用油、凡士林、酒、醋或濃茶調敷。
【備注】(1)芙蓉花:對于一切瘡癰腫毒、乳癰等癥,初起外用,能消腫止痛;已成者內服,有排膿之功。有可治肺癰,單用鮮花一至二兩(干花減半),水煎,加冰糖五錢沖服,也可配合魚腥草同用。芙蓉花還能涼血清熱,可配蓮蓬殼,用治血熱崩漏。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燙傷,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調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