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樹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9 20:25:24 

麻風樹又名青桐木、假花生、臭油桐。大戟科灌木,高3-4米,多為藥用栽培植物。以樹
皮、葉及果實(包括榨油后的渣餅)入藥。野生麻風樹分布于兩廣、瓊、云、貴、川等省
。非洲的莫桑比克、贊比亞等國,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及北澳地區,美國佛羅里達的奧蘭多
地區、夏威夷群島地區等均有分布。麻風樹樹皮光滑,種子呈長圓形,種衣呈灰黑色。中醫認為它性寒,有散瘀
、止痛作用,也可治跌打損傷及皮膚瘙癢。有趣的是,有的地方還用它治療胃腸炎。麻風
樹全株有毒。莖、葉、樹皮均有豐富的白色乳汁,內含大量毒蛋白。種子毒蛋白濃度最高
。其毒蛋白的毒性與蓖麻毒蛋白類似。種子中還含有少量氰氫酸及川芎嗪。毒蛋白有強烈的胃腸道刺激作用,甚
至可以導致出血性胃腸炎。川芎嗪是一種生物堿,藥理作用也很強,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樞
血管運動中心而產生血壓下降,還可抑制呼吸中樞而產生呼吸困難。動物實驗顯示除可以
引起嚴重的胃腸炎,表現為黏膜糜爛、充血外,還可見腎間質炎性浸潤、心肌退行性變及心包下出血點、胸膜下
出血等。
引起中毒的主要為野生麻風樹,其分布廣泛,一般人都有機會接觸到。藥用栽培麻風樹不
大容易發生問題。在麻風樹分布區域麻風果中毒很常見,除我國外,非洲、澳大利亞也有
麻風果中毒報道。有報告稱成人吃下3粒麻風果就可中毒,兒童中毒量則更小。其實,成
熟麻風果果實有澀味,雖名叫假花生,但并不像花生那樣好吃,誤食多因小兒好奇所致,一般誤食的量不是很大
。也有報道稱進食遠超過3粒而癥狀輕微的,一般認為這與樹的種屬有關。
口服后吸收很快,因此中毒起病迅速,潛伏期約一個小時。
中毒后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及嚴重的胃腸炎表現如惡心、嘔吐、腹痛及腹部燒灼感,
隨即出現腹瀉,多為水瀉,如不迅速糾正,可導致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嚴重時可呈現
出血性胃腸炎。此外,患者可有煩渴,出汗,流涎。四肢肌肉痙攣,有呼吸困難,血壓下
降,心電圖有改變。有報告說毒蛋白有溶血作用并可導致腎功能損傷。雖實際病例并不多見,但臨床上不能掉以
輕心。
有一份報告麻風果中毒出現阿托品樣作用,包括皮膚干燥、口干、面部皮膚潮紅、瞳孔輕
度擴大,心率上升。持續四個小時。
麻風果的漿液對眼有刺激,但一般無嚴重后果,不致發生眼灼傷 麻風果的毒蛋白本身還
有水解蛋白的作用,因此大部分可在胃腸道內分解而解毒。表現病程一般較短,大約在一
天之內可完全恢復。
中毒患者要盡快催吐與洗胃,迅速采取措施補充液體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嚴密觀察有無出
血性腸炎表現及溶血傾向。對出現的改變應作對癥處理及支持治療
【別名】羔桐、臭油桐、小桐子、芙蓉樹
【來源】大戟科麻風樹屬植物麻風樹Jatropha curcas L.,以樹皮和葉入藥。四季可采,多鮮用。
【性味歸經】苦、澀,涼。有毒。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止血止癢。外用治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皮膚瘙癢,麻風,癩痢頭,慢性潰瘍,關節挫傷,陰道滴蟲,濕疹,腳癬。
【用法用量】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或用鮮葉搗爛絞汁搽患處。
【備注】(1)本品有毒,尤以種子有大毒(含毒蛋白),誤食后中毒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皮膚青紫,循環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現溶血現象,尿血,逐漸呈現呼吸窒息而死亡。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后導瀉,并注射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防止血紅素或其產物在腎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蘇打5~15克;如溶血嚴重并有窒息現象時要給氧,小量輸血及使用中樞興奮劑,進行人工呼吸。民間治療方法:1、服蜂蜜;2、服紅糖;3、甘草煎水內服;4、飲鹽水。如及時治療,效果良好。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皮、葉及果實(包括榨油后的渣餅)入藥。野生麻風樹分布于兩廣、瓊、云、貴、川等省
。非洲的莫桑比克、贊比亞等國,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及北澳地區,美國佛羅里達的奧蘭多
地區、夏威夷群島地區等均有分布。麻風樹樹皮光滑,種子呈長圓形,種衣呈灰黑色。中醫認為它性寒,有散瘀
、止痛作用,也可治跌打損傷及皮膚瘙癢。有趣的是,有的地方還用它治療胃腸炎。麻風
樹全株有毒。莖、葉、樹皮均有豐富的白色乳汁,內含大量毒蛋白。種子毒蛋白濃度最高
。其毒蛋白的毒性與蓖麻毒蛋白類似。種子中還含有少量氰氫酸及川芎嗪。毒蛋白有強烈的胃腸道刺激作用,甚
至可以導致出血性胃腸炎。川芎嗪是一種生物堿,藥理作用也很強,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樞
血管運動中心而產生血壓下降,還可抑制呼吸中樞而產生呼吸困難。動物實驗顯示除可以
引起嚴重的胃腸炎,表現為黏膜糜爛、充血外,還可見腎間質炎性浸潤、心肌退行性變及心包下出血點、胸膜下
出血等。
引起中毒的主要為野生麻風樹,其分布廣泛,一般人都有機會接觸到。藥用栽培麻風樹不
大容易發生問題。在麻風樹分布區域麻風果中毒很常見,除我國外,非洲、澳大利亞也有
麻風果中毒報道。有報告稱成人吃下3粒麻風果就可中毒,兒童中毒量則更小。其實,成
熟麻風果果實有澀味,雖名叫假花生,但并不像花生那樣好吃,誤食多因小兒好奇所致,一般誤食的量不是很大
。也有報道稱進食遠超過3粒而癥狀輕微的,一般認為這與樹的種屬有關。
口服后吸收很快,因此中毒起病迅速,潛伏期約一個小時。
中毒后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及嚴重的胃腸炎表現如惡心、嘔吐、腹痛及腹部燒灼感,
隨即出現腹瀉,多為水瀉,如不迅速糾正,可導致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嚴重時可呈現
出血性胃腸炎。此外,患者可有煩渴,出汗,流涎。四肢肌肉痙攣,有呼吸困難,血壓下
降,心電圖有改變。有報告說毒蛋白有溶血作用并可導致腎功能損傷。雖實際病例并不多見,但臨床上不能掉以
輕心。
有一份報告麻風果中毒出現阿托品樣作用,包括皮膚干燥、口干、面部皮膚潮紅、瞳孔輕
度擴大,心率上升。持續四個小時。
麻風果的漿液對眼有刺激,但一般無嚴重后果,不致發生眼灼傷 麻風果的毒蛋白本身還
有水解蛋白的作用,因此大部分可在胃腸道內分解而解毒。表現病程一般較短,大約在一
天之內可完全恢復。
中毒患者要盡快催吐與洗胃,迅速采取措施補充液體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嚴密觀察有無出
血性腸炎表現及溶血傾向。對出現的改變應作對癥處理及支持治療
【別名】羔桐、臭油桐、小桐子、芙蓉樹
【來源】大戟科麻風樹屬植物麻風樹Jatropha curcas L.,以樹皮和葉入藥。四季可采,多鮮用。
【性味歸經】苦、澀,涼。有毒。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止血止癢。外用治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皮膚瘙癢,麻風,癩痢頭,慢性潰瘍,關節挫傷,陰道滴蟲,濕疹,腳癬。
【用法用量】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或用鮮葉搗爛絞汁搽患處。
【備注】(1)本品有毒,尤以種子有大毒(含毒蛋白),誤食后中毒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皮膚青紫,循環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現溶血現象,尿血,逐漸呈現呼吸窒息而死亡。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后導瀉,并注射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防止血紅素或其產物在腎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蘇打5~15克;如溶血嚴重并有窒息現象時要給氧,小量輸血及使用中樞興奮劑,進行人工呼吸。民間治療方法:1、服蜂蜜;2、服紅糖;3、甘草煎水內服;4、飲鹽水。如及時治療,效果良好。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