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醫藥“艾扎”學說
維吾爾族醫藥“艾扎”學說
維吾爾醫藥,是維吾爾族祖先長期同疾病不斷做斗爭而積累和創造的醫學體系,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獨特的理論。
“艾扎”學說,即器官學說。維醫把體內的腦、心、肝、肺、脾、腎、膽、胃、食道、十二指腸、大腸、小腸、膀胱、子宮、血脈、管道、腺體、皮下脂肪、內臟脂肪、骨骼、脊髓、肌肉、筋肌、軟骨、韌帶、腱膜、腹膜、胸膜等,體外的皮膚、毛發、指甲、眼、耳、口、牙、舌、前陰、睪丸、后陰等都統稱為器官。維醫解剖學與現代醫學解剖基本相同,但是對其生理學的論述有所不同,主要區別是,維醫認為各器官均有與自己功能相應的特有氣質。維醫根據器官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分為支配器官和被支配器官兩大類。
支配器官,系指腦、心、肝三個主要器官。它們不但是保存人體三大力,即生命力、精神力和自然力的部位,而且是這三大力的始發點。它們在保持人的生存、繁殖及管理智力、體力活動中,不但起重要的作用,而且指揮被支配器官,并且通過它們的間接作用,在總體上調整、充實和控制全身的一切生命活動,從而維持全身的整體性。如:腦,產生思維、感覺和運動即精神力的中心。對腦的各部位講,腦皮層支配主腦、長腦、間腦和后腦。
被支配器官,系指在支配器官的指揮下,對其他有關器官產生一定的影響,并且通過它們的作用繼續完成本身功能的器官。既除腦、心、肝三個器官以外的其它器官。
器官的氣質,是維醫氣質學說與器官學說相結合產生的一種特殊觀念。它認為,各器官均有特定而與本身功能相符的氣質,了解其氣質,掌握其變化,對其立法治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干熱氣質的器官:膽囊;
濕熱氣質器官:肝、心、肺、肌肉、食道、十二指腸、小腸;
濕寒氣質器官:最小單位(細胞)、脂肪、胃、腦、腎、脊髓;
干寒氣質器官:脾、骨骼、毛發、指甲、筋肌、軟骨,韌帶、膜、大腸、膀胱;
平和氣質器官:手指、手掌、手背、皮膚。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