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醫常用外治法第 2 頁
(五)氣角療法
用2~3寸長牛角尖,在尖端銼一小孔,治療時將角的圓口緊按于患處,醫者用嘴從小孔處將角內空氣吸出,造成角負壓,然后用蜂蠟迅速密封小孔,角即緊附于患處皮膚。主治麻木、疼痛、扭傷等。
(六)滾蛋療法
有滾生蛋和熟蛋兩種。滾生蛋:取生蛋一只洗凈晾干,然后用此蛋在前額、胸、背、腹部、手足心等處來回或順時針滾動,至雞蛋發熱為止,主治熱病。滾熟蛋:用治冷病的單藥或具有重鎮作用的金、銀首飾與雞蛋同煮,蛋熟后將蛋取出稍候,然后用熱蛋在患者前額、額角、背部、胸腹部不斷滾動,使熱力和藥力透過皮膚入內達到治療冷病的目的。
(七)發泡療法
將毛茛搗絨,取一團如花生米大小包額角或掌面腕橫紋中點,有癢痛感即去掉,有水泡發出,可治療"擺子"、"牙痛"等。
(八)佩戴療法
將藥物裝在特制小布袋內,佩戴于身,或直接將藥物縫在小兒帽緣上,使藥物氣味通過口鼻吸入來防治疾病,此法多用于小兒。
(九)熏蒸療法
可根據病情分全身或局部熏蒸法。
1.全身熏蒸法:在土坎邊挖個深洞,洞上架數根粗木棍(能夠承受一個成人的重量),木棍下面置一口鍋,放入藥物加適量水燒開產生蒸氣后,將火撤去,然后在木棍上鋪墊一層松枝,四周用席或布圍住,令病人裸坐其中,頭露于外,讓藥液蒸氣熏蒸患者至全身汗出為止。主治全身風濕麻木、疼痛、皮膚病等。
2.局部熏蒸法:用藥罐將藥煎好后從火上取下,將患處直接放于藥罐口,或將藥液連渣倒入盆中以藥液熱氣熏蒸患處,主治局部疾患,還有用口鼻對著藥罐口熏蒸治療咳嗽,鼻塞不通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