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族概況
彝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省涼山州、云南哀牢山、烏蒙山地區、貴州省仁懷一帶,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部分地區。全國共有人口6578524人,以云南為最多。
和其他民族一樣,彝族人民的生活習俗也受到歷史、經濟、社會、自然等方面的制約和影響,具有獨特的生活方式。
彝族多生活在山區,村寨多建造在地勢平坦的山坡上或山間小塊盆地中。村寨分散,村與村之間往往相距數公里或數十公里,每寨約住10~30戶彝民。
彝族食物以玉米、養麥、大米、土豆、小麥、燕麥等為主,副食以豆類、蔬菜,瓜果及各種肉類為主。彝族的飲料主要是酒和茶。酒多用玉米、大米等釀成,幾乎男女老幼都喜歡飲酒。
食用器皿,彝族大部分地區基本和漢族相同,只是質量一般較為粗糙,種類少。這些器皿主要用木料制成,內外涂以彩漆。
彝族服飾可稱最能體現其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的一個方面,衣料多系自織麻布,也有外地輸入或自織的棉布。
彝族的裝飾亦很有特色,佩戴的裝飾品以銀器為主,有項鏈、手鐲、戒指、耳環等。婦女的衣服及頭巾、鞋帽、掛包、背布、手帕、枕頭等用品都繡有圖案和花邊。有的彝族男人服裝上也有圖案。彝族婦女的裝飾不僅美,而且還可暗示不同的身份。大小涼山彝族婦女多用3米多長的青色或藍色窄布卷成扁卷或疊成瓦狀蓋在頭上,再用發辮纏繞,有時還用假發或青布繞在發中,以特別粗大者為美,發上蓋有30厘米左右藍布的年輕女子表示未出嫁,而年老的婦女則戴著青布縫成的平頂六角帽。
彝族的風土人情,多從他們的婚姻、家庭、節日、喪葬等方面表現出來。因各地區彝族支系的差異,故各地的婚姻特點主要是實行等級內婚和家支(即氏族)外婚。訂婚和結婚兩個階段是大小涼山彝族的婚禮,這種婚禮多在春冬農閑兩個季節舉行。婚禮多由父母包辦。
彝族民間有不少傳統節日,“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每年夏歷6月24日或25日舉行。據說“火把節”是為了紀念彝族先民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火把節”的儀式和內容因地區不同而不一致。對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陽、冬至等漢族人民的節日也為彝族人民所接受。
在殯葬方面,歷史上彝族人死后行火葬,直到近代,除川、滇大小涼山彝族地區尚保留著火葬外,其他地區因受漢族的影響,明清以后,已逐步改為棺木土葬。
彝族的宗教信仰,受自身歷史發展的影響,從總體看,基本上處在原始宗教的發展階段,在彝族社會生活中,認為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的思想普遍存在。他們有本民族的巫師。在滇、黔、桂的彝族地區,有一部分彝族信仰佛教和道教。近代以來,也有為數很少的彝族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