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民族概況
哈薩克族是世界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有著發達的畜牧業,主要培育養殖馬、牛、駱駝、綿羊、山羊等牲畜,因此生活飲食以肉、乳、多種乳制品為主,并加食面食、小米等。以奶豆腐、炒面、小米粉等七種食物混合制成“吉尼提”,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品。哈族十分喜愛熏肉,其中,把馬肉當作肉中上品,忌食沒有宰殺放血的牲畜肉。以宰兩歲馬駒用馬腸子、馬肚、脖頸肉等最好的肉款待貴客。歷史上哈薩克族是熱情好客的民族,只要客人來到家中就熱情歡迎、接待、宰羊待客。在民間有:“只要沿途有哈薩克族,那怕你走一年的路,也用不著帶一粒糧、一分錢”的傳說。
哈薩克族以尊重老人,受戴父母,愛護兒童及婦女為最首要的傳統美德,具有善良,開朗、純樸、直爽、勇敢、誠懇的性格特征,在長輩面前重禮節、不飲酒。
據伊斯蘭教的習俗每周洗澡,每天沖洗七竅及前后二陰,這不僅是宗教習俗,而且是預防疾病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在大小便后及飯前要用壺澆水洗手而不用盆,洗完后用中布擦干,忌甩手中之水,十分講究飯桌上的禮節,如對席上的肉、馕切好再吃,不能隨手抓整塊就吃,而且抓到手中的食物不能再放進盤中,忌食掉在地下的食物,也不能用腳踩踏,不能在客人面前打哈欠、矢氣,也不能在屋內吐痰、擤鼻子等等。
哈薩克族一般住氈房、土屋及木屋,將氈房及屋內用哈薩克族獨特的手工藝術品彩色毛線編織圖案裝飾得美觀、大方而又漂亮。
服飾以牲畜的皮毛及棉布料制成,據男女的年齡差別及四季的變化選用不同的服飾及樣式,并以各種圖案進行繡花點綴,極具特色。
哈薩克族有庫爾班節、肉孜節、納吾熱孜節等內容豐富和歷史悠久的節日。婚禮、喪葬都有一系列民族特色的儀式。在每季的牧場遷移中,前來戶必須對后來戶進行款待,將自己家中的熟食及奶茶,立即送去,以表示歡迎和友好。在搬遷中沿途經過其他已定居的牧民房屋時,人們紛紛送來酸奶、馬奶等可口的飲食,解渴充饑,以祝沿途順利。
哈薩克族還盛行相互濟助的習俗,從古留傳至今,當有人遇到災難或生活困難時,或遇孤、老、寡、殘等沒有依靠之人時,同氏族的人就會根據自己的情況給予濟助,如送衣服、糧食、牛羊、氈房等等。
在文娛體育活動中,有阿肯的對唱,誦長詩、彈冬布拉、跳舞,還有賽馬、叨羊、姑娘追、摔跤及馬上游戲等。
哈薩克民族是一個勇敢、勤勞、智慧的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在千百年漫長的歲月里,在生存發展和與自然災害的斗爭中,創造了包括語言文字、科學技術、宗教信仰、醫藥衛生在內的燦爛的民族文化。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