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秘方集八(751--823篇)第 5 頁
789.通關散:細辛 皂角 為末吹鼻中得嚏得生。
790.五積散: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項背拘急,惡寒嘔吐、肚腹疼痛及寒濕客于經絡,腰腳骨髓酸痛及痘瘡寒勝等癥,本方去麻黃,酒水同煎。治痢后鶴膝風甚效。當歸 麻黃 蒼術 陳皮各一錢 厚樸 干姜 芍藥 枳殼各八分 半夏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草 茯苓 肉桂 人參各五分 川芎四分 姜蔥少許,水煎服。
791.地黃飲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行,此謂少陰氣厥不至急當溫之。名曰痱證。肉桂 附子 肉蓯蓉 茯苓 熟地 麥冬 五味子 遠志 石菖蒲 山茱萸 巴戟天 石斛各五錢分 薄荷七片 水煎服。
792.小續命湯:六經中風之通劑。如六經中風歪斜不遂語言澀謇及剛柔二痙,亦治厥陰風濕等癥。防風一錢 桂枝 麻黃 酒芍 人參 杏仁 川芎 黃芩 防己 甘草各八分 附子四分 姜棗煎服。
793.資壽解語湯: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與地黃飲子同意。但彼重在腎,此重在脾。羌活五分 防風 附子 羚羊角 酸棗仁 天麻各一錢 肉桂八分 甘草五分 竹瀝五錢 生姜汁二錢調服。治腎氣不榮于舌,加枸杞 首烏 天冬 菊花 石菖蒲 元參 甚效。羚羊角一味妙甚。
794.升麻葛根湯:治陽明表熱下利,兼治痘疹初發。升麻三錢 葛根 芍藥各二錢 炙草一錢 水煎服。
795.香蘇飲:治四時感冒發表輕劑。紫蘇葉二錢 炒香附 陳皮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加姜蔥 水煎服。
796.人參敗毒散:治傷寒瘟疫,風濕,風眩,拘攣,風痰頭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睛疼。老人小兒皆可服。人參 茯苓 枳殼 桔梗 柴胡 前胡 羌活 獨活 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 加生姜煎服。口干煩熱加黃芩。
797.大補陰丸:降陰火,補腎水,凡陰虛發熱最宜。黃柏 知母各四兩俱用鹽酒炒 熟地龜板各六兩為末。豬脊髓蒸熟和末煉蜜為丸。空心姜湯鹽湯酒均可,隨意送下。
798.黑錫丹:治脾元久冷,上實下虛,胸中痰飲,或上攻頭目及奔豚上氣,兩肋膨脹 并陰陽氣不升降,五種水氣、腳氣上攻。或卒暴中。風痰潮上膈等癥。黑錫 硫磺各三兩同研炒無聲為度 胡蘆巴 沉香 熟附子 肉桂各五錢 茴香 破故紙 肉豆蔻 金鈴子 木香各一兩 研末酒煮面糊丸桐子大。姜湯下。
799.二加龍骨湯:治虛勞不足,男子失精,女子夢交,吐血,下利清糓,浮熱汗出,夜不成寐等癥。即桂枝湯拿過加龍骨牡蠣各三錢水煎服。一方去桂枝加白薇 附子 亦效。
800.歸脾湯: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 盜汗 嗜臥少食或大便不調,心脾疼痛,瘧痢郁結或因病用藥失宜克伐傷脾,以致變癥者最宜之。白術炙芪 茯神各二錢 人參 酸棗仁 炒研各二錢 遠志 木香各五分 炙草一錢 當歸二錢 龍眼肉五枚水煎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