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味車前子治腹瀉
據《蘇沈良方》記載,有一次大文豪歐陽修得了急性腹瀉癥,請太醫院的醫生治療也不見效。他夫人說,集市上有人賣治療腹瀉的藥,三文銅錢一帖,服過此藥的人都說效果很好,何不去買一帖吃吃看。歐陽修說:“咱們這些人的體質,和一般的勞動之人不一樣,他們敢吃的藥,我們卻不可輕試,以免產生意外。”可是他的夫人卻瞞著他買了一帖,攪在太醫院醫生處方的藥劑中,給歐陽修服下。結果,一劑藥下,歐陽修的腹瀉就全好了。
病好以后,歐陽修的夫人才把實情告訴他,歐陽修聽后忙命人把賣藥的叫來,許以重金求其秘方。賣藥人經不住百般動員,才說:“這方是用車前子一味,碾成細末,每服二錢,攪在稀米粥里服下,治療水瀉(解水樣便)很靈驗。”
點評:有關車前子的記載首見于《神農本草經》,車前子是車前草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種子。車前主產江西、河南,此外,東北、華北、西南、華東等地亦產;平車前主產于黑龍江、遼寧、河北等地,此外,山西、內蒙古、吉林、陜西、甘肅、青海、山東等地亦產。可見其在我國分布較廣。其性味甘寒,入腎、膀胱經,可利水、清熱、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暑濕瀉痢、咳嗽多痰、濕痹、目赤障翳。可入湯劑,入丸散,或煎湯外用,或研末外撒。
其能止瀉與其利水功能有關。因其可分清降濁而止瀉,亦即利小便以實大便,常用于治療濕熱或暑濕引起的水瀉為宜。有關其止瀉功能,古書中有各種記載。《醫學啟源》說:“主小便不通,導小腸中熱。”《滇南本草》說:“消上焦火熱止水瀉。”《本草綱目》說:“止暑濕瀉痢。”《藥品化義》載:“車前子,子主下行,味淡入脾,滲熱下行,主治痰瀉、熱瀉,周身濕痹,利水道而清濁分,脾斯健矣。”另據現代臨床報道,用以治療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將車前子炒焦研碎口服,4—12月小兒每次0.5克,1—2歲小兒每次1克左右,每日3—4次。共觀察63例,服藥后53例腹瀉停止,大便基本恢復正常,平均2.1天治愈;6例大便減少,平均2.5天好轉;4例無效。
但應注意,雖然車前子具有良好的止瀉效果,也并非對所有的腹瀉都適用。因其性寒,可利水,主要用來治療濕熱或暑濕所致的腹瀉,而對于寒濕、食滯、肝氣乘脾、脾胃虛弱、腎陽虛衰所致的腹瀉應慎用或禁用。濕熱所致的腹瀉具有如下特點: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其治療急性胃腸炎具有較好的療效,而不能單獨用于治療痢疾。痢疾時腹痛明顯,伴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液,且便后痛不減。應當明記,雖是單味中藥的使用亦應在辨病與辨證的基礎上使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