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白芥子
來源:外治方
原料: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細辛各12克。
制法:共研細末,每次取1/3藥末,加生姜汁調成稠膏(每次用鮮姜60克,浸泡后搗碎,擠汁),分攤在6塊邊長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藥膏直徑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無麝香時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藥膏上,并貼在背部雙側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貼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從上午11時開時貼藥,至下午2--3時為止,如貼后局部有燒灼疼痛時,可提前取下),連貼3年為1療程。
功效:據報道,治療支所管哮喘1000例,3年顯效率為60%,總有效率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窩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心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五椎下凹窩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膈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七椎下凹窩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