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保肝湯
藥物組成 柴胡10~15g 當歸10g 白芍12g 白術10g 茯苓10g 連翹15~18g 蒲公英15g 葛根15g 升麻6~10g 茵陳30~60g 板藍根12g 蒼術15g 川樸15g 郁金15g 丹參15g 甘草6g
制劑用法 水煎服,日1劑,小兒用量酌減。
適應病證 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案舉隅 趙某,男,10歲。5天前出現發熱、乏力、厭油、納呆、惡心嘔吐,隨之發現小便發黃、鞏膜黃染,遂來就醫。查體:t38℃;,精神萎靡,鞏膜中度黃染,肝上界在右鎖骨中線第5肋間,下界在劍突下3.5cm,肋下2cm,質軟,壓痛(++),脾未觸及。舌紅苔黃,脈弦數。肝功能:gfi'>200u,1115u,stb59.85tlmol/l,尿三膽試驗(十十),hbsag(—),西醫診斷:急性病毒性月于炎(甲型,黃疸型)。中醫辨證:陽黃(熱重于濕型)。投以保肝湯加赤芍,共服藥15劑。臨床癥狀消失,肝大回縮,質軟無壓痛,復查肝功能恢復正常,隨訪1年無復發。
資料來源 楊德祥.甘肅中醫,1995,8(2);14
評 按 急性病毒性肝炎,屬中醫學“黃疸”、“脅痛”之范疇。多因濕熱毒邪壅結中焦、阻塞肝膽,致使肝失疏泄、膽腑不利、熱毒熾盛、淤結血分所致。由此可見,熱毒、濕瘀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機。作者自擬保肝湯之立法原則即為清熱、解毒、利濕、活血。以清熱解毒為主,利濕活血為輔。方中藥物可分為: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甘草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連翹、蒲公英、葛根、升麻、茵陳、板藍根、蒼術、厚樸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丹參、郁金,活血化瘀、行氣導滯。臨床實踐證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中醫治療單用清熱解毒劑易致苦寒礙胃,加重惡心、腹脹等癥,而單用疏肝和胃則會使毒熱難清,病邪留戀不去。所以在疏肝和胃、清熱解毒的基礎上,加用利濕活血劑,以利濕而增加健脾疏肝之功,以活血而助解毒退黃之力,諸藥合用,使本方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具有消除癥狀快、退黃快、降酶快、降濁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陰快的特點。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