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營養不良
方一 消疳丸
藥物組成 三棱3kg 莪術3kg 炒五谷蟲3kg 胡黃連3kg 炒雞內金3kg 甘草2kg
制劑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過120目篩,水泛為丸。1歲內每次3克,1~2歲每次6克,3歲以上每次10克。每日3次,空腹服。年幼吞服有困難者,可搗碎后開水沖服,亦可布包煎服。
適應病證 小兒營養不良。癥見面黃發枯,腹大,肢瘦,消化不良等。
病案舉隅 羅某,男。6個月,其母產后缺乳,施以人工喂養,因調護失宜,致胃腸積熱。癥見面黃肌瘦,體重不增,肚腹硬大,哭聲嘶啞,煩躁不安,納少,小便極臊氣,大便奇臭,指紋青,舌質紅,苔黃。診為疳證,藥用消疳丸,每次3克,日3次,研碎泡水服。1周后納增,夜間醒后不需哺食,體重增加。繼服上藥,半月后,面部肌肉已豐,且現紅潤,3月后復查,體重增加1.5kg,疳證逐愈。
資料來源 孔國楨.浙江中醫雜志,1994,29(2):64
評 按 治療疳證,消積十分重要。方中三棱、莪術行氣活血,消積破瘀,消癥止痛,治食積脘腹脹痛。五谷蟲咸寒,化食消疳,本品含有胰蛋白酶、腸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使消化功能增強,食欲增進。雞內金含胃激素、角蛋白等,能提高消化能力,且作用持久。五谷蟲、雞內金含高蛋白質,遇高溫易凝固,入丸藥可提高臨床療效。本方旨在破結消積,對不同程度的小兒疳證均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方二 淮金散
藥物組成 淮山藥200g 雞內金50g 糯米250g
制劑用法 先將糯米淘洗曬干,用文火炒至微黃,入淮山藥繼續炒15分鐘,再加入雞內金繼炒5分鐘,起鍋稍涼,篩去焦屑及雜塊,磨成粉即成。2~10個月嬰兒,1日3次,每次半湯匙;10個月~2歲,每次1湯匙;2歲以上者,每次服滿1湯匙。服藥時在散劑內加少量糖,沖開水少量,攪勻即服。服完500g為1療程,一般服用2療程。
適應病證 小兒營養不良。
病案舉隅 姚某,男,2歲。自斷奶后,受涼及飲食不節,則易腹瀉,日約5~7次,大便呈蛋花湯樣,面胱無華,體重下降,腹部軀干及大腿內側脂肪層消失,骨瘦如柴,厭食,精神差。服藥數月療效不顯。診斷為ⅱ度營養不良。中醫辨證屬脾運失司,肌膚失養。治宜健脾止瀉,充養肌膚,囑服“淮金散”1療程,腹瀉止,面色轉紅,皮下脂肪漸增,食欲向佳,體重增加lkg。效不更方,繼服上方l療程,面色紅潤,飲食、二便如常,皮下脂肪豐滿,體重又增加lkg,繼服“淮金散”1療程鞏固之。隨訪3年,該兒童生長發育正常,如同齡兒。
資料來源 秦振東.江蘇中醫,1995,16(12):546
評 按 祖國醫學認為“脾主四肢、肌肉”、脾為“后天之本”。本病皆由喂養不當損傷脾胃,使脾胃升降失常,運納無力,水谷精微不能輸布全身,充養肌膚而造成營養不良。方中山藥甘緩溫補脾胃;雞內金消食助運;糯米滋養中臟。三藥合方制成散劑,補中有消,消補兼施,消不棄補,促使脾胃納運升降正常,水谷精微充分營養機體。
方三 枳術青湯
藥物組成 枳實3~l0g 白術6~12g 青皮6~12g 茯苓6~12g 砂仁1.5~3g 香附3~6g 連翹3~6g 生龍牡3~9g(先煎)
制劑用法 用冷開水浸泡藥物30分鐘,連煎2次,每次取汁30~60ml,每日1劑,月齡較小患兒,1日喂服3~4次。待病情穩定后,可以每3天服1劑,連服2個月為1療程。
適應病證 小兒營養不良。
病案舉隅 患兒,2歲半,來時精神萎靡,身體瘦弱,面色萎黃。家人代訴:患兒不思飲食,嗜土、夜寐不安,煩躁哭吵,大便時溏時秘,舌質淡,苔白膩,脈細。辨證屬脾虛食積,擬以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之枳術青湯加減:枳殼、青皮、香附各6g,炒白術、生雞內金各9g,砂仁、甘草各3g。3劑后,食欲增加,不再嗜土,夜眠漸安,大便成形,日行1次。繼治用上方加連翹、黨參、茯苓各9g,連服6劑后飲食、睡眠均正常,體重較半月前明顯增加。間日服藥達1個療程后,形體壯實,精神好,面色紅潤,隨訪3年無反復
資料來源 吳心芳.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6,(8):473
評 按 “無積不成疳”、“積為疳之母”,故治疳之要,在于健運脾胃,消導化積。方中枳、術、苓消食導滯,健運脾胃。枳者,一為枳實,消導通便,便于多用;一為枳殼,理氣升提,便溏多用。白術一為炒用,健脾和胃止瀉;二為生用,燥濕健脾,便干常用,故將枳實與生白術相配,枳殼與炒白術為伍,可起協同作用。青皮具有運脾消食之功;連翹人十二經脈,具有清熱消食之效;砂仁芳香醒脾;香附理腸胃之氣;雞內金生用消食之功強于炒用;生龍牡補益安神,甘草調和諸藥。
方四 健脾消疳湯
藥物組成 茯苓l0g 白術l0g 淮山藥8g 黨參8g 黃精6g 山楂6g 扁豆6g 烏梅5g 內金4g 檳榔7g
制劑用法 水煎服,日1劑。
適應病證 小兒營養不良。
病案舉隅 詹某,女,3歲。半月來不思飲食,進餐時頻頻飲水,每餐勉強進食不過30g,形體日益消瘦,體重12.5kg,毛發枯黃不澤,腹部脹滿,時腹痛,大便每日2~3次,量少質稀夾完谷。舌尖紅、苔少,指紋紫滯見于小氣關。予健脾消疳湯,其中白術、淮山、扁豆炒用。3劑后食量增加,大便正常,腹軟不痛,口干不渴,再服7劑(方中炒白術、炒淮山、炒扁豆棄炒改為生用)后復查,患兒面色紅潤,形體漸豐。1月后隨訪,患兒食欲正常,精力充沛,體重達14.5kg。
資料來源 羅巧云.湖南中醫雜志,1992,8(6):10
評 按 該方適用于疳證由于小兒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濡養機體所致者。方中茯苓、白術、黨參、淮山藥、黃精益氣健脾;檳榔、山楂、內金消疳化積;烏梅、山楂配伍益氣健脾之品,有酸甘化陰、生津增液、開胃健脾的作用。
方五 羊肝散
藥物組成 鮮羊肝500g 白術1.50g 海螵蛸150g 茯苓l00g 淮山藥l00g 雞內金l00g 甘草30g
制劑用法 羊肝蒸熟曬干炒黃,海螵蛸去硬皮切成蠶豆大炒黃,白術、淮山藥、茯苓、雞內金、甘草均文火炒黃。以上諸藥共為細末,過細篩備用。1~2歲每次2~3g,3~4歲每次4~5g,5~6歲每次6g,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適應病證 小兒重度營養不良。
病案舉隅 某男,2歲,不思飲食,不愿活動,面黃肌瘦。曾服驅蟲藥未見蟲下,每日只吃少量母乳。檢查:身高70cm,體重8.5kg,精神不振,肌肉松弛,皮膚彈性差,屬重度營養不良。服羊肝散10天后食欲向佳,不再吃母乳,30天體重增加2kg,諸癥明顯好轉,鞏固治療2月余病愈。5年間隨訪發育良好,營養正常。
資料來源 石克憲.新中醫,1993,25(7):12
評 按 小兒營養不良屬中醫學疳積范疇。重癥營養不良實屬虛極,治則應以補為主。羊肝散中白術、茯苓、雞內金補脾健胃消積化痰;淮山藥、甘草補中益氣;海螵蛸制酸止痛,且富含鈣元素;《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卷》曰:“羊肝,苦寒,無毒,補肝,治肝風虛熱目赤暗痛,熱病后失明,并用子肝7枚,作生食神效。亦切片水浸貼之,解蠱毒。”羊肝有大補作用,內含有多種豐富的維生素,與各藥合用,可補脾以健后天之本,消疳去積,使營養不良狀況迅速得到改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