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 脈

督 脈:長強 腰俞 腰陽關 命門 懸樞 脊中 中樞 筋縮 至陽 靈臺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府 腦戶 強間 后頂 囟會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溝 兌端 齦交
穴位名稱: 長強 [經穴]
【定位】: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鎮痙熄風,清熱利濕,固脫止瀉。
【主治】:①泄瀉,便血,便秘,痔疾,脫肛。②癲狂癇。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Cháng qiáng(Du1)
【類別】:督脈、足少陽、足太陰經交會穴,絡穴
穴位名稱: 腰俞 [經穴]
【定位】:在骶部、當后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作用】:調經通絡,清熱利濕。
【主治】:①癲狂,癲癇。②痔疾。③腰脊強痛,下肢痿痹。④月經不調。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Yāo shū(Du2)
穴位名稱: (腰)陽關 [經穴]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強腰補腎,調經通絡。
【主治】:①月經不調,遺精,陽痿。②腰骶痛,下肢痿痹。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Yāo yáng yuān(Du3)
穴位名稱: 命門 [經穴]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壯陽益腎,強壯腰膝,固精止帶,疏經調氣。
【主治】:①遺精,陽痿。②月經不調,帶下。③泄瀉。④腰脊強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Mìng mén(Du4)
穴位名稱: 懸樞 [經穴]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溫補脾腎,強壯腰脊。
【主治】:①腰脊強痛。②泄瀉,腹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Xuán shū(Du5)
穴位名稱: 脊中 [經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濕,益腎強脊。
【主治】:①泄瀉。②黃疸。③痔疾。④癲癇。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Jǐ zhōng(Du6)
穴位名稱: 中樞 [經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濕,益腎強脊。
【主治】:①黃疸,嘔吐,腹脹滿。③腰脊強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Zhōng shū(Du7)
穴位名稱: 筋縮 [經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止痙熄風,健脾調中。
【主治】:①癲癇。②脊強。③胃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Jīn suō(Du8)
穴位名稱: 至陽 [經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寬胸理氣,清熱利濕,健脾調中。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黃疸。③胸脅脹痛,咳嗽,背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Zhì yáng(Du9)
穴位名稱: 靈臺 [經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疔瘡。③咳嗽,脊背強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Líng tái(Du10)
穴位名稱: 神道 [經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養心安神,熄風止痙,清熱通絡。
【主治】:①心悸,心痛,失眠,健忘。②咳嗽,噎膈。③脊背強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Shén dào(Du11)
穴位名稱: 身柱 [經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祛風退熱,宣肺止咳,寧心鎮痙。
【主治】:①咳嗽,氣喘。②癲癇。③脊背強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Shēn zhù(Du12)
穴位名稱: 陶道 [經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解表,熄風止痙,鎮驚安神。
【主治】:①熱病,瘧疾。②頭痛,脊強。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Táo dáo(Du13)
【類別】:督脈與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大椎 [經穴]
【定位】: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熱,疏風散寒,熄風止痙,肅肺寧心。
【主治】:①熱病,瘧疾,骨蒸盜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腫痛,頭項強痛。③癲癇。④咳喘。
【歸經】:督脈穴
【類別】:督脈、手、足三陽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啞門 [經穴]
【定位】:在項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0.5寸,第二頸椎棘突下緣
【作用】:熄風止痙,通絡開竅,疏風活絡。
【主治】:①情志變化引起的精神障礙、乏力。②聾啞。③中風,舌強不語,暴瘖。④癲狂癇。⑤后頭痛,項強。⑥鼻衄。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Yǎ mén(Du15)
【類別】:督脈與陽維交會穴
穴位名稱: 風府 [經穴]
【定位】:在項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
【作用】:疏散風邪,清心開竅,通利機關。
【主治】:①中風不語,半身不遂,癲狂。②頸痛項強,眩暈,咽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Fēng fǔ(Du16)
【類別】:督脈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腦戶 [經穴]
【定位】:在頭部,后發際正中直上2.5寸,風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處
【作用】:散風清熱,開竅止痙。
【主治】:①頭暈,項強。②癲癇。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Nǎo hù(Du17)
【類別】:督脈與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強間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4寸(腦戶上1.5寸)
【作用】:散風通絡,寧心安神。
【主治】:①頭暈,眩暈。②癲狂癇。③中風偏癱。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Qiáng jiān(Du18)
穴位名稱: 后頂 [經穴]
【定位】:頭部,后發際正中直上5.5寸(腦戶上3寸)
【作用】:散風通絡,寧心安神。
【主治】:①頭痛,眩暈。②癲狂癇癥。③中風偏癱。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Hòu dǐng(Du19)
穴位名稱: 百會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平肝熄風,升陽益氣,醒腦寧神,清熱開竅。
【主治】:①眩暈,頭痛。②昏厥,中風偏癱,不語。③脫肛,陰挺。④癲狂不寐。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Bǎi hùi(Du20)
【類別】:督脈、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前頂 [經穴]
【作用】:平肝潛陽,清熱熄風。
【主治】:①頭痛,眩暈。②鼻淵。③中風偏癱,癲癇。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Qián dǐng(Du21)
穴位名稱: 囟會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2寸(百會前3寸)
【作用】:平肝熄風,醒神鎮驚。
【主治】:①頭痛,眩暈。②鼻淵。③癲癇。④小兒驚癇。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Xìn huì(Du22)
穴位名稱: 上星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
【作用】:清肝明目,宣通鼻竅。
【主治】:①頭痛,目痛。②鼻淵,鼻衄。③癲狂。④中風偏癱。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Shàng xīng(Du43)
穴位名稱: 神庭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作用】:清肝明目,熄風止痙,通竅安神。
【主治】:①失眠,驚悸,癇癥。②頭痛,眩暈。③鼻淵。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Shén tíng(Du24)
【類別】:督脈、足太陽、陽明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素髎 [經穴]
【定位】:在面部,當鼻尖的正中央
【作用】:清熱宣肺,宣通鼻竅,蘇厥救逆。
【主治】:①昏迷,昏厥,新生兒窒息。②鼻塞、鼻衄、鼻淵、酒(查皮)鼻。③目脹痛,視物不清。④足跟痛。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Sù liáo(Du25)
穴位名稱: 水溝 [經穴]
【定位】: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
【作用】:開竅啟閉,蘇厥救逆,清熱化痰,寧神鎮痛。
【主治】:①暈厥,中暑,中風昏迷,精神障礙,牙關緊閉。為急救要穴。②癲狂、癇癥。③急性腰痛。④胃疼不止,口喎面腫。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Shuǐ gōu(Du26)
【類別】:督脈與手足陽明之會
穴位名稱: 兌端 [經穴]
【定位】:在面部,當上唇的尖端,人中溝下端的皮膚與唇的移行部
【作用】:清瀉胃熱,定驚止痛。
【主治】:①癲狂。②牙齦腫痛,口喎。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Duì duān(Du27)
穴位名稱: 齦交 [經穴]
【定位】:在上唇內,唇系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
【作用】:清熱明目,宣通鼻竅。
【主治】:①急性腰痛。②痔瘡出血、痔疾疼痛。③齒齦腫痛。④鼻淵。⑤癲狂。
【歸經】:督脈穴
【國際代碼】:Yín jiāo(Du28)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