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瞳子髎 聽會 上關 頷厭 懸顱 懸厘 曲鬢 率谷 天沖 浮白 頭竅陰 完骨 本神 陽白 頭臨泣 目窗 正營 承靈 腦空 風池 肩井 淵腋 輒筋 日月 京門 帶脈 五樞 維道 居髎 環跳 風市 中瀆 膝陽關 陽陵泉 陽交 外丘 光明 陽輔 懸鐘 丘墟 足臨泣 地五會 俠溪 足竅陰
穴位名稱: 瞳子髎 [經穴]
【定位】:在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作用】:疏風清熱,明目止痛。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目翳,青盲。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Tóng zī liáo(GB1)
【類別】:手太陽與手、足少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聽會 [經穴]
【定位】: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關開竅。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Tīng huì(GB2)
穴位名稱: 上關 [經穴]
【定位】:在耳前、下關直上,當顴弓的上緣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開竅益聰。
【主治】:①偏頭痛。②耳鳴,耳聾。③口眼喎斜。④齒痛,口噤。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Shàng guān(GB3)
【類別】:手、足少陽與足陽明經交會穴
【附注】:別名:客主人
穴位名稱: 頷厭 [經穴]
【定位】:在頭部鬢發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上1/4與3/4交點處
【作用】:疏風清熱,活絡止痛。
【主治】:①偏頭痛,目眩。②耳鳴。③齒痛。④癲癇。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Hán yàn(GB4)
【類別】:手、足少陽與足陽明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懸顱 [經穴]
【定位】:在頭部鬢發上,當頭維與由鬢孤形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清熱散風,疏風活絡,消腫止痛。
【主治】:①偏頭痛。②目赤腫瘤。③齒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Xuán 1ú(GB5)
穴位名稱: 懸厘 [經穴]
【定位】:在頭部鬢發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 3/4與下 1/4交點處
【作用】:疏風活絡,利氣止痛。
【主治】:①偏頭痛。②目赤腫痛。③耳鳴。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Xuán lī(GB6)
【類別】:手、足少陽與足陽明經交會
穴位名稱: 曲鬢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耳前鬢角發后緣的直上,平角孫穴處
【作用】:熄風止痙,清熱消腫,疏經活絡。
【主治】:①頭痛。②牙痛,牙關緊閉,暴喑。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Qū bìn(GB7)
【類別】:足少陽與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率谷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角孫直上方
【作用】:疏經活絡,熄風止痙,快膈和中。
【主治】:①偏頭痛,眩暈。②小兒急、慢驚風。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Shuài gǔ(GB8)
【類別】:足少陽與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天沖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耳根后緣直上入發際2寸,率谷后0.5寸處
【作用】:疏風清熱,寧心安神,定驚止痛。
【主治】:①頭痛。②耳聾,耳鳴。③癲疾。④牙齦腫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Tiān chōng(GB9)
【類別】:足少陽與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浮白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沖與完骨的孤形連線的中 1/3與上 1/3交點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經活絡。
【主治】:①頭痛。②耳鳴,耳聾。③目痛。④癭氣。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Fú bái(GB10)
【類別】:足少陽與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頭竅陰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沖與完骨的中1/3與下1/3交點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利耳竅。
【主治】:①頭痛。②耳鳴,耳聾,耳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Tóu qiòo yīn(GB11)
【類別】:足少陽與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完骨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經活絡。
【主治】:①頭痛,頸項強痛。②齒痛,頰腫。②口服歪斜。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Wán gǔ(GB12)
【類別】:足少陽與足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本神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2/3與外1/3的交點處,
【作用】:疏風清熱,熄風止痙,清神鎮驚。
【主治】:①頭痛,目眩。②癲癇。③小兒驚風。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Běn shén(GB13)
【類別】: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陽白 [經穴]
【定位】: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
【作用】:疏風清熱,通經活絡,益氣明目。
【主治】:①面癱,眼瞼下垂.閉服困難。②視物模糊,眼痛。③前額痛,眩暈。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Yáng bái(GB14)
【類別】: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頭臨泣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瞳孔直上入前發際O.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疏風清熱,清頭明目,宣通鼻竅。
【主治】:①頭痛,鼻塞。②目眩,流淚。③小兒驚癇。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TóU lín qì(QB15)
【類別】:足少陽、太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目窗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上1.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作用】:清頭明目,熄風通絡。
【主治】:①視物模糊,青盲,目赤腫痛。②頭痛,鼻塞,面腫。③癲癇。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Mù chuāng(GB16)
【類別】: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正營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上 2.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作用】:疏風清熱
【主治】:①頭痛,目眩,唇吻急強。②齒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Zhèng yíng(GB17)
【類別】: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承靈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上4.0寸,頭正中線旁開 2.25寸
【作用】:疏風清熱,宣通鼻竅。
【主治】:①頭痛,目眩,目痛。②鼻塞,鼽衄。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Chéng líng(GB18)
【類別】: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腦空 [經穴]
【定位】: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平腦戶
【作用】:疏風清熱,清腦通竅。
【主治】:①頭痛,目眩。②頸項強痛。③癲狂癇。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Nǎo Kōng(GB19)
【類別】: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風池 [經穴]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醒腦開竅,聰耳明目,通經活絡。
【主治】:①感冒,鼻塞,頭痛,目赤腫痛,鼻淵,鼽衄,頸項強痛,肩痛不舉。②頭暈,目眩,中風偏癱,癲癇。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類別】: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肩井 [經穴]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作用】:疏經活絡,理氣豁痰。
【主治】:①乳癰,乳汁不下。②頭暈,頭痛,頸項強痛,上肢不遂。
③難產,瘰疬。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Jiān jǐng(GB21
穴位名稱: 淵腋 [經穴]
【定位】:在胸部,舉臂,當腋中線上,腋下3寸第四肋間隙中
【作用】:理氣寬胸,疏經活絡。
【主治】:①胸滿,脅痛。②上肢痹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Yuān yè(GB22)
穴位名稱: 輒筋 [經穴]
【定位】:在側胸部,淵腋前1寸,平乳頭,第四肋間隙中
【作用】:疏肝和胃,疏經活絡。
【主治】:①胸滿,脅痛。②氣喘。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Zhé jīn(GB23)
【定位】: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七肋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作用】:疏肝利膽,降逆和中。
【主治】:①脅肋脹痛。②黃疸。③嘔吐,呃逆,吞酸。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Rì yuè(GB24)
【類別】:募穴,足少陽、足太陰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京門 [經穴]
【定位】:在側腰部,章門后1.8寸,當第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
【作用】:溫腎健脾,化氣和中。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腫,腰痛。②脅痛,腹脹,泄瀉。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Jīng mén(GB25)
【類別】:腎的募穴
穴位名稱: 帶脈 [經穴]
【定位】: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第十一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
【作用】:調經止帶,疏經活絡,清利濕熱。
【主治】:①帶下,腹痛,經閉,月經不調。②疝氣,腰脅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類別】:足少陽與帶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五樞 [經穴]
【定位】:在側腹部,與髂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
【作用】:調經止帶,強腰益腎,疏經活絡。
【主治】:①腹痛,疝氣。②便秘,陰挺,帶下。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Wǔ shū(GB27)
【類別】:足少陽與帶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維道 [經穴]
【定位】: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樞穴前下0.5寸
【作用】:調經止帶,溫補下焦,利水通絡。
【主治】:①腹痛,疝氣。②陰挺。③帶下。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Wéi dào(GB28)
【類別】:足少陽與帶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居髎 [經穴]
【定位】:在髖部,在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散風祛濕,舒筋利節,強腰益腎。
【主治】:腰痛,翻身困難,下肢痿痹。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Jū liáo(GB29)
穴位名稱: 環跳 [經穴]
【定位】: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作用】:散風祛濕,舒筋利節,通經活絡。
【主治】:下肢痿痹,腰腿痛,半身不遂。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Huán tiào(GB30)
【類別】:足少陽、太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風市 [經穴]
【定位】: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作用】:散風祛濕,疏經活絡。
【主治】:①下肢痿痹,腳氣。②遍身瘙癢。③暴聾。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穴位名稱: 中瀆 [經穴]
【定位】:在大腿外側,當風市下2寸,腘橫紋上5寸,股外側肌與股二頭肌之間
【作用】:散風祛濕,疏經活絡。
【主治】: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zhōng dú(GB32)
穴位名稱: 膝陽關 [經穴]
【定位】:在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
【作用】:散風祛濕,舒筋利節。
【主治】:膝冷痛,腘筋攣急,小腿麻木。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xī yáng guān(GB33)
穴位名稱: 陽陵泉 [經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作用】:疏肝利膽,清熱利濕,舒筋利節。
【主治】:①半身不遂,肩痛,下肢痿痹,麻木,膝髕腫痛,腳氣。②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③小兒驚風。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yáng líng quán(GB34)
【類別】:合穴,八會穴(筋會)
穴位名稱: 陽交 [經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緣
【作用】:疏肝寧神,通經活絡。
【主治】:①胸脅脹滿。②下肢痿痹。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yáng jiāo(BG35)
【類別】:陽維脈郄穴
穴位名稱: 外丘 [經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
【作用】:疏肝理氣,通經活絡。
【主治】:①胸脅脹痛,頸項痛。②下肢痿痹。③猘犬傷,毒不出。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wài qiū(GB36)
穴位名稱: 光明 [經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作用】:清肝明目,疏經活絡。
【主治】:①目痛,夜盲,視物模糊。②下肢痿痹。③乳房脹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Guāng míng(GB37)
【類別】:絡穴
穴位名稱: 陽輔 [經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
【作用】:疏肝理氣,通經活絡。
【主治】:①偏頭痛,目外眥痛。②腋下腫痛。③胸脅脹痛,下肢痿痹。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Yáng fǔ(GB38)
【類別】:經穴
穴位名稱: 懸鐘 [經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作用】:疏肝理氣,祛風止痛,通經活絡。
【主治】:①中風偏癱,頸項強痛,下肢痿痹,腳氣。②脅肋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類別】:八會穴(髓會)
【附注】:別名:絕骨
穴位名稱: 丘墟 [經穴]
【定位】:在足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作用】:疏肝理氣,通經活絡,祛風利節。
【主治】:①胸脅脹痛。②下肢痿痹,外踝腫痛。③瘧疾。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Qiū xū(GB40)
【類別】:原穴
穴位名稱: 足臨泣 [經穴]
【定位】:在足背外側,當足四趾本節(第四跖趾關節)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作用】: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主治】:①偏頭痛,目赤痛,脅肋痛,足跗腫痛,足趾攣痛。②乳癰,乳脹,月經不調。③瘰疬,瘧疾。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Zú lín qì(GB41)
【類別】:輸穴,八脈交會穴通于帶脈
穴位名稱: 地五會 [經穴]
【定位】:在足背外側,當足四趾本節(第四蹠趾關節)的后方,第四、五蹠骨之間,小趾伸肌的內側緣
【作用】:疏泄肝膽,通經活絡。
【主治】:①乳癰,乳脹。②頭痛,目痛,耳鳴,耳聾。③脅肋痛,足跗腫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Dì wǔ huì(GB42)
穴位名稱: 俠溪 [經穴]
【定位】:在足背外側,當第四、五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清熱熄風,啟閉開竅。
【主治】:①頭痛,目眩,目赤腫痛。②耳鳴,耳聾。③乳癰,脅肋疼痛。④熱痛。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Xiá xī(GB43)
【類別】:滎穴
穴位名稱: 足竅陰 [經穴]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清熱熄風,啟閉開竅,清膽利脅。
【主治】:①偏頭痛,目赤痛,胸脅痛。②耳鳴、耳聾。③中風偏癱。
【歸經】:足少陽膽經穴
【國際代碼】:Zú qiào yīn(GB44)
【類別】:井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