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穴的概念及作用
郄穴
(一) 郄穴概念:經脈氣血深聚之處的腧穴,稱郄穴。
有關郄穴的內容首載于《甲乙經》。
(二) 郄穴位置: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除梁丘外)。
(三)郄穴名稱、數目:十二經脈及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各有一個郄穴,總稱十六郄穴。
(四)郄穴作用:郄穴的臨床應用,一般多用于治療本經循行所過部位及所屬臟腑比較嚴重或頑固性疾患,近人則常用于急癥。郄穴的應用陰、陽有別。陰經(包括蹺陰、陰維)的郄穴常用來治療血癥,如孔最治咯血,陰郄治吐血、衄血,中都治崩漏,地機、交信冶月經不調等。陽經(包括陽蹺、陽維)的郄穴多用來治療氣形兩傷的病證。氣傷痛,形傷腫。如溫溜治頭痛、面腫,梁丘治胃痛,膝腫;外丘治頸項、胸脅疼痛等。另外、切,循、按。壓郄穴,若發現“應動”和陽性反應物,還可以協助診斷相應經脈及臟腑疾患。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