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輸穴
五輸穴
(一)概念:十二經脈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各有井、滎、輸、經、合五個腧穴,總稱五輸穴。
五輸穴首見于《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二)分布規律及意義:古人把經氣運行過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來形容,把五輸穴按井、滎、輸、經、合的順序,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即“所出為井”。“滎”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部,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的部位,即“所溜為滎”。“輸”穴多位于腕踝關節附近,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為輸”。“經”穴多位于腕踝(臂、脛部)關節以上,喻作水流變大,暢通無阻,是經氣正盛運行經過的部位,即“所行為經”。“合”穴多位于肘、膝關節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匯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于臟腑的部位,即“所入為合”。
(三)五輸穴與五行的配屬:
始見于《靈樞·本輸》,指出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即陰經的井、滎、輸、經、合分屬木、火、土、金、水;陽經的井、滎、輸、經、合,分屬金、水、木、火、土。
(四)主治作用:五輸穴在全身腧穴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臨床應用十分廣泛,但各有側重。《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說:“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就是說滎穴,輸穴多治療經脈的外周病證,而合穴則多治臟腑的內在疾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