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的治療方法
耳穴的治療方法較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毫針法 是利用毫針針刺耳穴,治療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其操作程序如下:
(1)定穴和消毒:以選定耳穴作為針刺點(包括用探棒或耳穴探測儀所測得的敏感點)。針刺前耳穴必須嚴格消毒,先用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乙醇脫碘,待乙醇干后施術。
(2)體位和進針: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宜采用臥位,針具選用26~30號粗細的0.3~0.5寸長的不銹鋼針。進針時,醫者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著針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針刺的深度,又可以減輕針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針,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進針均可。刺入深度應視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靈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膚2~3分,達軟骨后毫針站立不搖晃為準。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應強烈,患者癥狀往往有即刻減輕感;如局部無針感,應調整針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強度和手法依病情、體質、證型、耐受度等綜合考慮。
(3)留針和出針:留針時間一般約15~30分鐘,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針時間適當延長。留針期間,每隔10分鐘運針1次。出針是一次治療的結束動作,醫者左手托住耳郭,右手迅速將毫針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壓迫針眼,以免出血。
2.電針法 針刺獲得針感后,接上電針機兩個極,具體操作參照電針法。通電時間一般以10~20分鐘為宜。適應于神經系統疾患、內臟痙攣、哮喘等。
3.埋針法 是將皮內針埋入耳穴治療疾病的方法,適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續刺激,鞏固療效和防止復發的目的。
使用時,左手固定常規消毒后的耳部,右手用鑷子挾住皮內針柄,輕輕刺入所選耳穴,再用膠布固定。一般埋患側耳郭,必要時埋雙耳,每日自行按壓3次,每次留針3~5日,5次為一療程。
4.耳穴貼壓法 即在耳穴表面貼敷壓丸的一種簡易療法。此法既能持續刺激穴位,又安全無痛,無副作用,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
壓丸所選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小米、綠豆、白芥子等。臨床現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適宜。應用前用沸水燙洗2分鐘,曬干裝瓶備用。
應用時,將王不留行籽貼附在0.6厘米×0.6厘米大小膠布中央,用鑷子挾住,貼敷在選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每穴按壓30~60秒,3~7日更換1次,雙耳交替。刺激強度以患者情況而定,一般兒童、孕婦、年老體弱、神經衰弱者用輕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證宜用強刺激法。
1.毫針法 是利用毫針針刺耳穴,治療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其操作程序如下:
(1)定穴和消毒:以選定耳穴作為針刺點(包括用探棒或耳穴探測儀所測得的敏感點)。針刺前耳穴必須嚴格消毒,先用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乙醇脫碘,待乙醇干后施術。
(2)體位和進針: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宜采用臥位,針具選用26~30號粗細的0.3~0.5寸長的不銹鋼針。進針時,醫者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著針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針刺的深度,又可以減輕針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針,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進針均可。刺入深度應視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靈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膚2~3分,達軟骨后毫針站立不搖晃為準。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應強烈,患者癥狀往往有即刻減輕感;如局部無針感,應調整針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強度和手法依病情、體質、證型、耐受度等綜合考慮。
(3)留針和出針:留針時間一般約15~30分鐘,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針時間適當延長。留針期間,每隔10分鐘運針1次。出針是一次治療的結束動作,醫者左手托住耳郭,右手迅速將毫針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壓迫針眼,以免出血。
2.電針法 針刺獲得針感后,接上電針機兩個極,具體操作參照電針法。通電時間一般以10~20分鐘為宜。適應于神經系統疾患、內臟痙攣、哮喘等。
3.埋針法 是將皮內針埋入耳穴治療疾病的方法,適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續刺激,鞏固療效和防止復發的目的。
使用時,左手固定常規消毒后的耳部,右手用鑷子挾住皮內針柄,輕輕刺入所選耳穴,再用膠布固定。一般埋患側耳郭,必要時埋雙耳,每日自行按壓3次,每次留針3~5日,5次為一療程。
4.耳穴貼壓法 即在耳穴表面貼敷壓丸的一種簡易療法。此法既能持續刺激穴位,又安全無痛,無副作用,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
壓丸所選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小米、綠豆、白芥子等。臨床現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適宜。應用前用沸水燙洗2分鐘,曬干裝瓶備用。
應用時,將王不留行籽貼附在0.6厘米×0.6厘米大小膠布中央,用鑷子挾住,貼敷在選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每穴按壓30~60秒,3~7日更換1次,雙耳交替。刺激強度以患者情況而定,一般兒童、孕婦、年老體弱、神經衰弱者用輕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證宜用強刺激法。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