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酒釀造的歷史第 3 頁
熱浸法制藥酒的最早記載是北魏《齊民要術》中的“胡椒酒”,該法把干姜、胡椒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溫”。盡管這還不是制藥酒,但被當作一種方法在民間流傳,故也可能用于藥酒的配制。熱浸法確實成為后來的藥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唐宋時期,藥酒補酒的釀造較為盛行。這期間的一些醫藥巨著如《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都收錄了大量的藥酒和補酒的配方和制法。唐宋時期,由于飲酒風氣濃厚,社會上酗酒者也漸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這些醫學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應運而生。在上述四部書中這方面的藥方多達一百余例。唐宋時期的藥酒配方中,用藥味數較多的復方藥酒所占的比重明顯提高,這是當時的顯著特點。復方的增多表明藥酒制備整體水平的提高。唐宋時期,藥酒的制法有釀造法、冷浸法和熱浸法。
這一時期,藥酒已開始由治療性藥酒向補益強身的養生保健酒發展,質量有了提高,不僅達官貴人飲用,而且有不少成了宮廷御酒。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是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共三卷,天歷三年(公元1330年)成書,收集了不少適合中老年人飲用的養生保健酒。并對酒的利弊概括為“酒味性甘、辛,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通血脈、厚腸胃、消憂愁,少飲為佳,多飲則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度,傷生之源!”
明代李時珍在其世界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補酒方200余種,還有其它名家名著甚多,記錄藥酒不少。這些藥酒大多以燒酒為基酒,與明代以前的藥酒以黃酒為基酒的有明顯區別。以燒酒為基酒,可增加藥中有效成分的溶解。這是近現代以來,藥酒及保健酒類制造上的一大特點。
清代特別盛行養生保健酒,清宮補益酒空前興旺發達。明清的很多藥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藥物以及補氣養陰藥物組成,這樣就可以適用于不同的機體狀況,使藥酒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