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酒的介紹及選用方法
藥酒,又稱“酒劑”,是指將中藥材放入酒內浸泡提制成的制劑,屬于中成藥的傳統劑型之一。用藥酒治療疾病是中醫學中一種古老而獨特的療法,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應用歷史,具有易于吸收、奏效迅速、服用簡單、便于貯藏等特點。
藥酒的配方主要根據不同的病證,選擇適宜的方藥,以白酒或黃酒作為溶媒劑,用不同的炮制方法釀制。藥酒用酒作溶媒的目的,是借助酒的辛溫行散和引經之性,同時能有效地浸制出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使其發揮更大的效用,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藥酒主要用來防治疾病或強身壯體,可廣泛地應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傷科等某些病證。 藥酒和其他中成藥一樣,不同的藥酒有著不同的功效和治療范圍,以及不同的禁忌癥,所以切不可當作普通飲品來飲用。在不了解自己身體狀態的情況下,隨意飲用藥酒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說,藥酒是藥不是酒,隨意飲用藥酒也屬于濫用藥物的行為。
中藥店出售的藥酒主要分為內服及外用兩大類:外用藥酒多由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中藥配制而成,主要用于運動系統損傷的治療。內服藥酒分為治療和滋補兩類,其中治療藥酒又分治風濕關節痛和治跌打損傷兩類。治療風濕病的藥酒主要由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中藥材配制而成,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疼痛等;治療跌打損傷的藥酒主要由療傷止痛、補腎強腰的中藥配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損傷等。
泡制滋補藥酒有冷浸和熱浸兩種方法。冷浸是將配好的藥物切成碎片或粗粒,裝入紗布袋置于瓶內或罐內,加適量酒密封浸泡。熱浸是將裝入紗布袋的藥材與酒置入容器,隔水燉煮加熱后再密封浸泡,熱浸容易浸出藥物有效成分,并可縮短浸泡時間,浸泡溫度控制在50℃~70℃為宜,以減少酒的揮發散失。藥材與酒的比例通常為1:10。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