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結節性癢疹
中醫外治結節性癢疹
結節性癢疹是常見皮膚病,其病因多為夏秋季節被蚊蟲叮咬有關。由于瘙癢難忍,經常不斷搔抓,使皮損表面粗糙,角質增厚,呈現出黃豆至櫻桃大小圓形堅實結節,淡褐色或灰褐色,有些伴有抓痕血痂及少許黏液滲出。數目不一,多散在分布,貫發于四肢,以小腿伸側多見。
該病常規用抗組織胺西藥內服,外搽激素類霜膏,不少患者認為收效甚微。中醫認為屬濕熱久蘊肌腠,感受風邪,聚成癢性結節所發。據其發病機理,筆者在臨床中治療此病,采用除濕熱止癢疏風散結中藥水煎后熏洗,獲效比效顯著,介紹如下。
組成:土茯苓50克,苦參50克,萆薢50克,地膚子50克,蛇床子30克,黃柏50克,萹蓄30克,白鮮皮50克,白蒺藜30克,皂角刺30克,三棱30克,莪術30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水煎約2000毫升,傾入盆中,乘熱先熏,待溫度適宜時,用紗布蘸藥液擦洗患處,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3日用藥1劑。至癢感消失,結節全部消退,皮膚變平。
方解:土茯苓甘淡性平,利濕導熱;苦參苦寒,清熱燥濕止癢;萆薢苦平,利濕祛濁;地膚子辛苦寒,清利濕熱,祛風止癢;蛇床子辛苦性溫,祛濕止癢疏風;黃柏苦寒,清熱燥濕,治濕毒濕疹;萹蓄苦平,利濕止癢;白鮮皮苦寒,清濕熱祛風止癢;白蒺藜苦辛,散風止癢;皂角刺辛溫,性極銳利,攻散之力較強;三棱苦平,莪術苦辛,直達病所攻堅,與它藥互用,使癢疹消散。
治療期間宜忌食腥辣之物,以免影響療效。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