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適宜技術-刮痧防治感冒第 4 頁
二、診斷要點
刮痧防治感冒技術的診斷要點,不在于感冒本身。而是在于對肌膚痧的特征的認識。
肌膚痧的證候以全身濕氣遏郁,絡脈閉阻為特點,臨床表現為:頭昏重脹、胸煩郁悶,發熱,全身酸脹,倦怠乏力,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根據臨床經驗概括為四個要點:
1,昏脹——頭昏悶脹,肢體酸脹;2,困倦——肢體困重,疲倦,酸軟;3,煩滿——心中煩躁,胸腹滿悶;4膩苔——舌面布有各種程度的膩苔。
三、針灸處方
1、頭部:百會穴及其周圍;
2、項肩背:中線風府穴→陶道穴,第2線左右天柱穴→大杼、附分穴,第3線左右風池穴→到肩井穴;
3、背腰部:陶道穴→腰陽關穴,左右大杼穴→大腸腧穴。
以上部位施以刮痧術。
四、操作要點
(一)原則
1、要按照穴道,把痧疹出透。在顯露的皮膚上,進行刮痧時,一定在所刮拭的皮膚上,把痧疹刮出來,這種痧疹在形態上往往是高出皮膚的疹團樣的斑塊,顏色往往呈深紅色、紫色、甚或紫黑色。所謂“見得血凝皮膚中,紅點如粟粒狀”。
2、一定要保護好皮膚。在刮痧過程中,一定要用藥用介質。這種介質是具有活血通絡,解毒透疹效果的油劑。操作過程中對于顯露的皮膚一定要涂抹藥用介質之后,才進行刮拭。這不僅是要預防不必要的感染,更重要的是達到出痧疹而不出血的刮痧的效果。
3、要掌握好刺激強度,讓病人能夠承受。因為中醫刮痧治療,和其他中醫的任何外治法都是一樣的,它所產生的刺激,都是一種良性的刺激。這種刺激感覺一定是能夠讓病人能夠承受的,而絕不能讓病人出現疼痛難忍的狀況。。
4、要有順序地進行刮痧。中醫刮痧出疹是一個排泄外邪的方法。刮拭的順序按照中醫的傳統思想就是一個使邪氣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側面排除體外的順序。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