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外治法治暑癤
暑癤易發于夏季,又稱熱癤,多發于頭、面、頸和臀部,是一種發生于皮膚淺表的急性化膿性疾患。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濕熱內蘊,復感毒邪,熱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膚而發病。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中醫網推薦幾則行之有效的中藥外治法。
1.蒼耳子、白礬各30克,馬齒莧12克。水煎熏洗患處,每日2次。適用于癤腫初起。
2.露蜂房1個,黃連粉、黃芩粉、黃柏粉各2克。將露蜂房燒存性,研為細末,與三黃粉混勻,用香油調和,外敷患處。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3.硫黃、大黃各15克,黃連6克。共研為細末,用香油調勻成糊狀,敷于患處。有解毒消腫之功效。
4.黃連、黃芩、黃柏、大黃、芙蓉葉、澤蘭葉各25克。共研為細末,加冰片1克,用凡士林500克調勻。取適量藥膏攤紗布上,外敷患處,每天換藥1次。適用于重癥癤腫的早期。
注意事項:對于已成膿的癤,應由醫生切開排膿,膿出即獲愈。患者平時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膩、腥發之食物。保持皮膚清潔,勤換洗衣物。在膿未成熟前,特別是顏面部癤腫,嚴禁擠壓。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