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療法介紹
中醫外治方法很多,并在臨床上收到良好效果,現在中醫五絕網專家為您介紹一下:
臨床常見病中醫外治療法計有二、三十種,本文基于讓需學者易懂,從實際易操作的手法中挑幾樣來論說,針灸、推拿、按摩以及一些繁復的手法未納入,如仍有不當之處望同道拍磚指正。
1、敷法;是一種最常見的外治法。方法是將鮮藥搗爛,或將干藥研成細粉末,或加上水、醋、蜜、香油、豬油、雞蛋清、酒等物調和,直接敷在患部,或所需的經絡循行部位。還根據需要定時換藥,使藥效維持較長時間。敷法具有消炎、解毒、止痛、止血等作用
2、熨法;將藥物炒熱后,用布包裹,熨摩人體肌表需治的某一部位。并時加以移動,以收到祛風、散寒、止痛、活絡等效果。本法可用于治療風寒濕痹、脘腹冷痛等證。
3、熏蒸法;利用藥物燃燒時產生的煙氣,或煎煮沸騰后產生的蒸汽來熏蒸肌膚,達到解毒止癢,祛痛活血絡,透疹消腫等目的。這方法適合用于皮膚蘚瘡,或風濕痹痛等疾病。
4、洗浸法;將中藥煎制成的藥湯,過濾后倒入盆內,用以洗浴、浸泡全身或局部,以獲得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等作用。
5、涂刷法;將藥物研成細末,加酒、醋、蜜、雞蛋清等,調成稀糊狀,直接涂刷于患部,每日數次,以達到解毒、消炎、止痛、收斂等效果,操作時多采用暴露療法,或采用半暴露療法。
6、含嗽法;是將藥物煎成水劑或制成片劑,用時將藥水或藥片先含在口中一會,再嗽滌后吐去,有的或徐徐咽下。輕者一日3到4次,重者一日5到6次。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用于治療口腔、咽喉、牙痛等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