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1.在病灶附近:是指痛點的出現多在病局部和周圍。如腰扭傷的病人,壓痛點多在腰的兩側腰眼處,或脊椎間;又如肩、肘、膝、踝關節病變的痛點大多反應在局部和周圍。
2.在臟腑經絡的循行路線上:指病變的痛點出現在臟腑所在部位和經絡的循行路線。根據過去已被證實的有關經驗認為,患心臟病的人,心前區和左肩背有痛點;闌尾炎的患者,在足陽明經的循行路線上,陽陵泉的下方可能有壓痛點。另外,五臟六腑的病癥,有可能在背俞穴上有敏感反應點,正如《靈樞·背腧篇》中說:“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觧,乃其俞也。”因為臟腑之氣輸注于背俞穴,所以從按壓診査背俞穴的敏感現象時,可以知道臟腑的病癥。
3.根據病人對痛點的主觀感覺:
疼痛感:凡按壓體表的敏感點,病人主觀感覺為以疼痛為主,稱為“疼痛感”。如三叉神經痛、枕神經痛、腱鞘炎、急性扭、閃傷的敏感點,可能為刺痛或閃電樣痛。
酸痛感:指在按壓之處,病人主觀反應為酸多痛少感覺,稱為“酸痛感”。如腎虛腰痛、慢性痹癥、關節痛的一些慢性疾病的阿是穴,多表現為酸痛現象。
脹麻感:指按壓敏感點時,病人主觀感覺是以酸麻為主,并向一定的方向放散,稱為“脹麻感”。如少數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其敏感點表現為脹麻感,可向手指或腳趾放散。
舒適感:在按壓病人的痛點時,病人表現出輕松、欣快或舒服感覺,稱為“舒適感”。如有些頭痛患者其痛處喜按,按之舒服而痛減。
阿是穴的臨床應用
針灸的取穴原則分為辨證取穴、循經取穴、局部取穴、遠近取穴、俞募配穴,以及經驗用穴等,而阿是穴在臨床運用中,也應根據病癥的具體情況,靈活進行配穴。
1.單獨應用:凡只需取用阿是穴就能治愈疾病的,就單獨取用阿是穴即可。如:肱骨外上髁炎、落枕、腱鞘囊腫、腱鞘炎以及棘間韌帶損傷等病癥,只要阿是穴明顯,且固定不移、以痛為主的,不論是針灸或按摩,都可以単獨取阿是穴,就能達到治療目的。
如落枕癥,可在耳朵的敏感點(在耳舟的1/3與耳輪下腳的平行處),觀察治療上百例患者,其一次治愈率為92%。如患者張某,患頸項痛三天,頭不能左右盼顧,在雙耳的敏感點上施以針刺,行針20分鐘后,其頸項痛止,活動自如,一次治愈。
2.配合應用:指配合其他經穴才能起到較好治療作用,稱之為配合應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