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并非中醫的“醫療按摩”
“保健按摩”并非中醫的“醫療按摩”
編者按:早在2005年,原國家衛生部就曾針對社會上的中醫推拿、按摩等活動管理做出了相關規定,但很多人跟執法部門打起了“擦邊球”。這篇近日刊發在青島日報、原題為《別說自己是“中醫”》的采訪報道,不僅為非醫療機構隨便夸大療效或從事相關醫療活動者敲響了警鐘,也提醒相關管理部門應切實發揮監管作用,在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同時,消除群眾對中醫的誤解,還中醫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34歲的劉女士最近睡覺 “落枕”了,覺得脖子有點板,很不舒服,便到樓下的一家個體推拿按摩店里讓技師給調理一下,“我們都是鄰居,一向都很熟,聽說他家還是祖傳的手法呢。”讓劉女士沒想到的是,推拿按摩之后,她的脖子沒好,臉卻開始發麻。最后不得不去海慈醫院針推康復科針灸了一段時間才恢復。據醫生推斷,劉女士的狀況應該是推拿師在為其使用斜扳法時力道不夠準確,使關節相對位置發生了變化,然后又吹了涼風所導致的。
像這樣的病例,不在少數。筆者走訪發現,原本應該“涇渭分明”的普通“保健按摩”和針對疾病的“醫療按摩”,在利益的驅使下被人有意無意地混淆了,極易誤導消費者。
推拿店鋪遍地開花
“這大熱的天,老感覺身上有‘火’發不出來,去拔拔罐,讓人給捏吧捏吧還真舒服。”市民辛先生體型偏胖,連續加班總覺得疲勞無法緩解,聽朋友介紹說夏季拔罐可以祛濕、活血,便從此“迷”上了這種中式物理理療。但讓辛先生困惑的是,滿大街的推拿招牌,到底如何選擇?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隨著近年來我國對傳統中醫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中醫“治未病”、“冬病夏治”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特別是一些講究養生、養生之道的中老年人更加篤信中醫理療“綠色”、“副作用小”等優點而對其趨之若鶩,促使很多經營者看中了“養生保健”、“推拿按摩”的市場前景,各類中小規模的推拿按摩場所就在島城遍地開花,有的居民樓院里的“推拿”招牌甚至隔上三五步遠就有一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