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告訴你松樹全身都是藥
中醫告訴你松樹全身都是藥
松皮:即松樹外皮,冬采為佳。有祛風勝濕、祛瘀斂瘡之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血痢、久痢及瘡瘍久不收口、燒燙傷等,可煎湯或研末內服,也可研末或煎水外用。
松花粉:松樹的花粉。松樹開花時采收雄球花,曬干,搓下花粉,除雜質,干燥備用。為淡黃色細末,手捻有滑潤感。性甘溫,有祛風益氣、收斂止血之功,可治眩暈、胃痛、久痢、諸瘡濕爛、創傷出血等,并解酒毒。
松筆頭:為松樹的幼枝尖端,春夏采收。性味苦澀,有活血止痛,收斂止澀之功,善治跌打損傷、小便淋痛、遺精等,內服、外用均可。
松根:松樹的幼根或根白皮,冬采為佳。性味苦溫,主治筋骨疼痛、損傷、吐血及齲齒牙痛等,煎湯或研末內服。
松節:為松樹枝節的結節,采伐或加工木材時截取之,曬干或陰干后,經浸泡、蒸透等炮制工序,待軟切片用。性味苦溫,有祛風燥濕、舒筋通絡之功,可治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痿軟、轉筋攣急、鶴膝風以及跌打損傷、牙痛等。煎湯或浸酒內服,亦可外用。
松葉:全年可采,以冬為佳,鮮用或曬干用。其性味苦溫,可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治療風濕痿痹、跌打損傷、失眠、浮腫、濕瘡、疥癬等,現代還用以預防流感、流腦等。煎湯或浸酒內服,亦可外用。
松球及松子:松球為松樹的球果,剝球即得松子。秋天采收,陰干入藥。前者性苦溫,主治風痹、腸燥便秘、痔瘡等,內服或外洗用;后者性味甘平,具補腎益氣、養血潤腸、滑腸通便、潤肺止咳之功,可治老年體弱、腰痛、便秘、眩暈、咳嗽、小兒生長發育遲緩等,還可強身健體,潤膚美容。
松油:為樹材中的松脂。采收時選老松柴,截段,劈細條,麻線扎緊,置水盆內一碗中,上蓋席,點火燒之,收集滴出之油即得。主治疥瘡,洗浴后外擦用。
松香:為松脂經蒸餾除去揮發油后的遺留物,呈黃色半透明塊狀,又名黃香。性味甘溫,有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等功效,擅治癰疽疔毒、痔瘺、疥癬、扭傷、風濕痹痛、瘙癢等病癥。多外用,也可入丸、散或浸酒內服。
此外,藥理研究證實,松樹身上的多種有效成分能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壓、軟化血管,對防治許多老年病有效,古人多有食松以延年的習慣,華佗《中藏經》中還有松葉為主制成的延壽酒。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