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關注: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
健康關注: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
近年來,保健品市場發展迅猛,年銷售規模已達1000億元。但筆者調查發現,在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保健品行業也逐漸成為摻雜造假的“重災區”———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法分子用非食用物質加工名貴藥材,在保健品中添加多種違禁成分,或者假冒藥品進行銷售,給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埋下重重隱患。更令人擔憂的是,此類違規現象不僅屢禁難止,而且花樣不斷翻新。
名貴藥材造假利益驚人
用普通人參加膠水拼接而成的“野生參”,浸水后能搓出一團泥巴的“冬蟲夏草”,腹腔中灌入了石灰粉的“海馬”,色素染成的“血燕”,硫黃熏制的“白參”……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各種名貴中藥材的價格一路走高,部分品種甚至供不應求。
“名貴中藥材價格動輒每千克上千元,造假的利潤相當驚人。”上海市中藥質量監督檢驗室葉愈青教授介紹說,國內名貴中藥材造假主要有三種手段:
其一,“易容術”。除了比較常見的用硫黃熏蒸藥材進行美白之外,一些不法分子還把個頭較小的野生參,甚至普通的園參作為原料,使用強力膠等一些化學黏合劑,拼接成體型較大的野山參,然后高價出售。
其二,“增肥術”。冬蟲夏草被稱為“軟黃金”,造假者會用膠水在蟲體表面黏上鉛粉,用高錳酸鉀等化學藥劑浸泡,或者將鉛絲插入蟲體。經過類似增重處理的冬蟲夏草,重量可以比實際份量翻一番。
其三,傍名牌。中藥材品種繁多,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別。有的造假者用外觀比較接近的植物,如石仙草、羊舌蘭等冒充石斛;用亞香棒蟲草、尼泊爾蟲草等冒充冬蟲夏草,而其功效、價格等都相差甚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