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泄瀉的中成藥治療
傷食瀉:主要因飲食不節,貪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癥見腹部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瀉后痛減,并伴有泛酸水、噯氣等。可服加味保和丸與和中理脾丸。
脾虛瀉:常因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減弱所致。表現為面色萎黃,身倦無力,食欲差,食后腹脹、時溏時瀉,伴有腸鳴、隱痛、放屁等。可服參苓白術丸、人參健脾丸或開胃健脾丸等。
寒瀉:多因貪涼喜冷,過食生冷食品,癥見腹痛,腸鳴,大便清稀,熱敷腹部則痛減。可服附子理中丸、參桂理中丸,也可貼曖臍膏等治療。
熱瀉:多見于酷暑之時,因貪辛辣食物而致大腸功能失調。表現為腹痛腸鳴,痛一陣瀉一陣,伴有發燒口渴、小便短赤等癥。可服雙黃消炎片、加味香連丸等。
五更瀉:又稱雞鳴瀉。每天清晨起床前,于肚臍周圍作痛,腹脹腸鳴,瀉后輕快,腹部及四肢畏冷。可服四神丸等治療。
久瀉:腹瀉久日不愈,致脾胃功能更加衰弱,癥見面黃肌瘦,疲倦無力,消化不良,大便溏瀉等癥。可服瀉痢固腸丸、參苓白術丸。若有脫肛,則選用補中益氣丸。
痢疾:夏秋季節最易發生的腸道傳染病是痢疾,表現為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大便中有黏液或膿血,主要由飲食不潔所致。急性痢疾可服香連丸、加味香連丸與雙黃消炎片;慢性痢疾可將加味香連丸與參苓白術丸合用。至于中毒性痢疾,癥見發病急,病情重,可出現高熱、頭痛、煩躁,甚至昏迷、抽動等危險癥狀,應迅即送醫院搶救。
慢性腹瀉若為腸結核、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內分泌疾病、惡性腫瘤等,應及時去醫院對癥治療。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