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失調易致病
不良情緒致病,中醫稱之為“七情內傷”,西醫稱之為“心身疾病”。中醫認為:頻繁持續而過度的情緒變化,會影響臟腑的生理功能。
中醫所說的七情是指 喜、怒、憂、思、悲、恐、驚。《黃帝內經》就明確地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具體表現為:
怒則氣上 怒則氣上是指過度憤怒可使肝氣橫逆上沖,血隨氣逆,并走于上。臨床可見氣逆、面紅目赤或嘔血,甚則昏厥卒倒。大怒可以引發腦血管疾病、胃腸疾病等。
喜則氣緩 喜則氣緩包括緩和緊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面。在正常情況下,喜能緩和精神緊張,使營衛通利,從而氣血和暢、心情舒暢。但暴喜過度,又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出現精神不集中,甚則失神狂亂等癥狀。
悲則氣消 悲則氣消是指過度悲傷可使意志消沉、肺氣耗傷。
恐則氣下 恐則氣下是指過度恐懼,可使腎氣不固,氣泄以下,臨床可見二便失禁,或恐懼不解則傷精,出現骨酸痿厥、遺精等癥。
驚則氣亂 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受驚,以致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驚慌失措。
思則氣結 思則氣結是指憂思勞神過度,傷神損脾導致氣機郁結。憂思過度不但耗傷心神,也會影響脾氣。陰血暗耗,心神失養則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氣機郁結阻滯,脾的運化無力,胃的受納腐熟失職,便會出現納呆、脘腹脹滿、便溏等癥。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