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端午節的藥俗
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五月在傳說中為“惡月”,現代對此解釋為這時天氣暑熱、毒瘴滋生,因此人最容易生病。為了應付“惡月”,民間便在端午這一天以藥草凈身或服食藥物以求祛病健身。
蘭湯沐浴 這是極古的習俗,后來便和端午節結合起來。屈原“浴蘭湯兮沐芳華”就是這種習俗的寫照。唐代以端午為中心,把五月稱為“浴蘭之月”,可見當時煎蘭湯沐浴的習俗很盛行。古代認為浴蘭可以除病驅瘟,從現代的眼光看,以香湯洗潔身體,的確有衛生保健的功效。
采艾掛戶 端午節這天,人們踏露采艾蒿掛在門戶上;制作艾人、艾虎為飾物;用艾葉、菖蒲、大蒜燒水洗澡并噴灑房前屋后;用艾浸制成藥酒飲用。民間以艾來驅邪避毒是有一定醫學根據的。民間對艾的應用極廣,內服可治肚痛、頭痛、內出血(如功能性子宮出血),外敷可治蜂蝎咬、瘡毒、皮炎等。
懸掛菖蒲 菖蒲同艾一樣被民間當作端午節避邪神物。除了在門戶上懸掛及用作身上的佩飾外,菖蒲也用來浸制藥酒。民間制菖蒲酒的方法與艾酒一樣,常在端午節制作及飲用,以避邪氣。菖蒲酒又叫蒲酒、菖華酒。菖蒲屬天南星科水生草本植物,又分石菖蒲與水菖蒲兩種。石菖蒲以根莖入藥,性溫,味苦辛,有開竅、祛痰的功效。更有趣的是,在寧波民間,菖蒲還是一種由娘傳給女兒的房中秘藥。端午這天,婦女們把用雄黃滾過的菖蒲根切成細末,盛入心形香袋之中備用。如果碰上丈夫在過性生活時“中了邪”(實際上是房事過頻造成精虧)突然昏死過去,妻子便將菖蒲根末吹入丈夫鼻孔,同時將菖蒲根末灌入口中,再在舌底下放一些根末,據說過一會便會醒來;蛟S正因為菖蒲具有這種效力,人們認為這盛了菖蒲的心形香袋是有靈性的,可以使夫妻生活和諧,恩愛白頭。
喝雄黃酒 端午節給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喝雄黃酒的習俗!侗窘洝氛J為雄黃“主寒熱鼠疫惡瘡、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边^去,民間常在端午將少許雄黃放入酒中飲用,或將雄黃與菖蒲末一起拌入酒中飲用。除飲用外,還將雄黃酒潑灑墻壁床帳,涂抹小孩面頰耳鼻,驅瘟避毒。從現代的眼光看,雄黃是一種礦物,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解毒殺菌清熱的功效。因其在高溫下會轉變成三氧化二砷,即使需要,也要盡量少飲。
釀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也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寧波民間認為喝了端午制的五加酒,可使鬼怪邪物遠避,常飲此酒,人便不會患鬼風病。這自然是由于人們無法解釋某些疾病,便以鬼怪邪氣來附會。人們所說的鬼風病其實是風濕痿痹的癥狀,而飲用五加酒確實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關于五加皮的藥用,《本經》載:“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三歲不能行、疽瘡陰蝕。”《本草綱目》引《別錄》說,五加皮入藥可治“男子陽痿、囊下濕、小便余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绷餍卸宋绮晌寮又凭骑嬘昧曀椎牡貐^多是潮濕之處,五加具有以上藥用價值,正好適應了人們的需要。
桃枝避邪 桃樹在傳說中是鎮邪制鬼的神物,民間多在端午節五更采摘東向的山桃枝回家避邪,故有“三五充陽辰;東桃制百鬼”之說。取東向桃枝是認為其陽氣最盛。桃枝拿回家,一方面用于懸掛避邪,一方面則煎湯浴飲。民間認為飲浴桃核湯可以治黃疸病、心痛、婦女閉經、心虛易志、婦女陰瘡等,這些說法在古代醫學典籍中倒是都可以找出根據。
踏斗百草 端午“踏百草”、“斗百草”的娛樂活動即來源于這天的采藥習俗。俗話說,端午百草都是藥,民間除了在這一天采上面說的草藥外,還采龍膽草、朱砂、丹參、車前草、天南星、半夏、七葉一枝花、五味子、葛根、石蕊等多種藥草。民間認為端午日采的藥功效最好,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仲夏五月,不少藥草已經成熟,藥力最強,此時采藥,自然效果更好。后來,五月采藥的習俗被人們固定在了五月初五端午這天。
捕蟾為藥 端午節除了采草藥外,還有捕蟾為藥的習俗,俗稱捉蛤蟆。人們在捉來的蟾蜍口中塞一塊古墨,懸掛屋梁或其他蔭涼處風干,制成蟾錠,可外用消腫、清熱、解毒。另有一種方法是用針刺破蟾眉,擠出蟾酥(一種白色漿液),制成中藥,可內用外用,有拔毒、清熱、消腫的作用,對疔毒惡疽有極好的治療效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