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出汗也要注意
按出汗時間分
一種是白天出汗過多。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常伴有身體虛弱、說話聲音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這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通過動作舒緩的運動增強體質,如太極拳、八段錦等。
另一種是晚上出汗。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干燥等癥狀,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為頭汗過多。若暴飲暴食后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欲飲食,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濕熱的表現,飲食宜清淡。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常現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發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此外,老人和產后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于氣虛。
二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干燥等,多屬于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于腸道內有積糞,可服用通便藥;若手足心多汗伴隨口干、牙齦腫痛等,多屬胃熱,可服清胃熱的中藥。
三為心窩、胸口多汗。多見于一些腦力工作者,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夢等表現,屬于思慮過度而見心脾虛。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身心。
按氣味辨別
如果汗味腥臭,多與熱證或濕熱證有關,飲食宜清淡,可用菊花、茵陳等泡水飲。
夏季悶熱大量出汗,并出現口渴、頭昏、胸悶、惡心、心慌、四肢無力、耳鳴、體溫升高等,一般是中暑先兆,應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補充一些淡鹽水,短時間內可恢復正常。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