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古城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5 0:50:10 

涿州古城地處平原,東經115°42'12″至116°14'35″之間,北緯39°35'25″至39°36'05″之間。海拔22—65米。西臨太行北依燕山,與北京市交界,清代乾隆
年間曾御封“天下第一州”之美稱。
涿州古城因東北內折,西南凸出,當地俗稱“凹”字城。涿州城鳥瞰圖形近似一臥牛,故又稱之為“臥牛城”。城西150米處有北拒馬河支流由南向北流過,至城北1公里處折而向東。殘存城墻總長約1600米。
《涿縣志》載:傳“涿城筑自顓頊”。原為土城,明景泰初年(1450)知州黃衡始加以磚砌。垣高四十尺,基之廣倍之。方各有門,門有樓:南曰“迎恩”,北曰“通濟”,東曰“進德”,西曰“積慶”。城之中有夾城,如人之束帶。中有券門,名曰“通會”,上有重樓三楹,左鐘右鼓,以啟晨而警夜,明嘉靖乙巳 ,知州何鑌所修。至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州李勛重修涿州城。其周圍、高、厚皆仍其舊,東、西、南三門名亦如舊,唯北門改“通濟”為“拱極”。
涿州古城內,南至范陽路,北至鼓樓(即通會樓)為南大街,長約3華里,鼓樓北為北大街,南北大街穿鼓樓底部門洞而過,涿州八大景中的第一景——通會燈市,即橫貫于南北大街之上。 古時,涿州為帝都九省御路,故涿州古城往來冠蓋如云,車水馬龍晝夜不息。每逢集日便是人山人海,尤其節日更是水泄不通。大街兩旁有酒店、飯館、旅店、布店、茶店等各種商號。大街上人來車往,熱鬧非凡,故清朝乾隆皇帝在此路過時,曾寫下了“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的楹聯懸掛于“拱極門”(俗稱北門)之上。 鼓樓,又稱通會樓,高20余米,左角為鐘亭,右角為鼓亭,嘉靖乙已知州何繽重修。其鼓早在建國初就不知去向了,鐘卻一直保留到七十年代。人們并不因為有鐘無鼓而稱其為“鐘樓”,總習慣地稱為“鼓樓”,甚至連其所在的城內中心街道都以“鼓樓大街”為名。

涿州古城因東北內折,西南凸出,當地俗稱“凹”字城。涿州城鳥瞰圖形近似一臥牛,故又稱之為“臥牛城”。城西150米處有北拒馬河支流由南向北流過,至城北1公里處折而向東。殘存城墻總長約1600米。
《涿縣志》載:傳“涿城筑自顓頊”。原為土城,明景泰初年(1450)知州黃衡始加以磚砌。垣高四十尺,基之廣倍之。方各有門,門有樓:南曰“迎恩”,北曰“通濟”,東曰“進德”,西曰“積慶”。城之中有夾城,如人之束帶。中有券門,名曰“通會”,上有重樓三楹,左鐘右鼓,以啟晨而警夜,明嘉靖乙巳 ,知州何鑌所修。至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州李勛重修涿州城。其周圍、高、厚皆仍其舊,東、西、南三門名亦如舊,唯北門改“通濟”為“拱極”。
涿州古城內,南至范陽路,北至鼓樓(即通會樓)為南大街,長約3華里,鼓樓北為北大街,南北大街穿鼓樓底部門洞而過,涿州八大景中的第一景——通會燈市,即橫貫于南北大街之上。 古時,涿州為帝都九省御路,故涿州古城往來冠蓋如云,車水馬龍晝夜不息。每逢集日便是人山人海,尤其節日更是水泄不通。大街兩旁有酒店、飯館、旅店、布店、茶店等各種商號。大街上人來車往,熱鬧非凡,故清朝乾隆皇帝在此路過時,曾寫下了“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的楹聯懸掛于“拱極門”(俗稱北門)之上。 鼓樓,又稱通會樓,高20余米,左角為鐘亭,右角為鼓亭,嘉靖乙已知州何繽重修。其鼓早在建國初就不知去向了,鐘卻一直保留到七十年代。人們并不因為有鐘無鼓而稱其為“鐘樓”,總習慣地稱為“鼓樓”,甚至連其所在的城內中心街道都以“鼓樓大街”為名。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