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指冬天易發生的疾病或冬天癥狀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對緩解的夏季進行調治補養以達到減緩發作乃至控制的一種特殊療法。
“冬病”包括呼吸、循環、消化、免疫等多種疾病,它的病機特點是陽氣不足,“夏治”是在夏天或長夏炎熱的時間選用適宜的中醫方術加以預防與治療,包括內服中藥、中藥外敷、中藥外治,食療、艾灸等多種綜合手段。在我國使用冬病夏治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宋代劉翰《開寶本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清代的吳尚先《理瀹駢文》對中醫“冬病夏治”都有不同的描述和記載,只是沒有提及“冬病夏治”這一詞。
真正“冬病夏治”的高峰到來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中醫政策扶持下,我國各級中醫醫療機構、民間診所均已開展了此項工作,并形成了“冬病夏治”防治體系,中醫“冬病夏治”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標準化、規范化的道路,該療法已由民間走向正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