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
1、辨證選擇食物 病證有寒、熱、虛、實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別,在飲食調護在應按病證的性質不同,選擇相宜之食品。 所謂“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不同性質的食性。《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同樣適用于食性選擇的原則。由于寒涼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或解毒的作用,因此可選用于熱證。如糧食中的陳倉米、小米、高梁米、大麥、苡仁、赤小豆、綠豆等;凡屬熱性溫性的食物,同樣具有溫中、祛寒之功效。如:糯米、黃米、小麥等甘溫食物,可選用于寒癥病人。如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癥,可用蔥、韭、姜、蒜、辣椒等辛熱之品,以達健脾通陽溫中之效。而各種水果及一些瓜類,性味多偏寒涼,多有清熱解渴之效,可選用于溫病熱盛傷津者。 所謂“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種食味。食物的五味不同,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素問·臟氣法時論》中又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別,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如辛味,有能宣散、行氣血、能潤之功效,對于表寒證及氣血阻滯病證應注意選用之。甘味,有補益和中緩急的作用,在人體五臟氣血陰陽任何一方虛證時可用甘味緩和拘急疼痛等。如糯米紅棗粥可治脾胃氣虛或胃陽不足;糯米酒加雞蛋,煮熟后食用以供產婦補益等,均取糯米、紅棗之甘味,再合其溫性,而求其補氣、溫陽、散寒之功效。又如酸味,有收斂固澀之效,適用于氣虛、陽虛不攝而致的多汗癥,以及泄瀉不止,尿頻,遺精,滑精等病證。再如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堅的作用,多用于解除熱證、濕證、氣逆等病癥。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即取其苦能清泄之功,而達到清熱、明目、解毒的目的。常吃苦瓜,對熱病煩渴,中暑,目赤,瘡瘍腫毒等證極為有利。同樣,咸味有軟堅散結,亦能瀉下的作用。用治熱結,痰核,瘰疬等病癥。 此外,食物性味之偏,它們對五臟的作用也不一樣。如《素問·宣明五氣篇》中記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說明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別對五臟產生特定的聯系和親和作用,它們進入哪一臟,就會對該臟發揮有益的生養作用。 總之,在選擇食物時,必須根據病證的性質,結合食物的性味歸經,選用相宜的食物配膳,做到寒熱協調,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